第B2版:文摘

环保资源应向农村倾斜

  近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披露,农村污染排放已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村环境管理的基础也很薄弱,法规标准很不完善,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环保部的这一表述,首次把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摆在了整个社会的面前。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中国农村历来被视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所在,它不仅蕴涵着传统和朴素的生活气息,也是城里人在节假日里心向往之的净土和乐园。但不经意间,这片广袤的净土已被各种污染所侵蚀,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表面上看,农村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积累的结果,但其实质,乃是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所导致的一种政策性贫瘠。国家环境立法偏重于城市污染的治理,环保资金和行政资源也向城市倾斜。农村环境的持续恶化,是社会总体资源偏向于城市而疏忽农村的必然结果。
  农村污染物排放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意味着环保社会资源必须开始向农村倾斜,以清偿长期积累的农村环境欠账。保护青山绿水,保护尚存的净土,不仅意味着社会总体环境的改善,更是对一种和谐生活方式的捍卫。
  (摘自《北京青年报》蔡方华/文2011年6月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