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要解决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的矛盾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专访时说,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连续7年增产,2007—2010年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10928亿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十二五”看,我国粮食生产可以说是有难得机遇,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其中,“要粮”与“要钱”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政府要粮食,农民要收益。目前种粮比较效益低,抓粮对GDP和财税贡献小。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需要做大量工作。务农种粮不划算是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由于比较效益低,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重高达70%—80%,老人、妇女种地是普遍现象,有的地方 50岁以上的占80%。
  那么,通过哪些政策措施来解决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的矛盾?
  韩长赋说,我们常讲,保障粮食安全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在目前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还偏低的情况下,政府“要粮”与农民“要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矛盾的,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平衡的。过去靠行政命令推动农民务农种粮,现在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要依靠政策激励与价格引导并举才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产区和销区利益关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调动主产区政府抓粮的积极性。有了这两个积极性,粮食生产才能稳定发展。
(摘自《学习时报》 李玉梅/文 2011年5月3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