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欧洲“毒黄瓜”事件,让瓜农又被撞了一次腰

他“毒”非我“毒”,浙江黄瓜放心吃

  “前天每公斤还能卖6元,今天只能卖到3元了,价钿跌了整整一半。”6月1日,正在台州市椒江区万济池菜场旁边的农贸市场卖黄瓜的邱大娘,看着自己的一筐新鲜黄瓜,一筹莫展。她告诉笔者,由于天气原因,今年的黄瓜晚熟了整整半个月,产量也受到影响。没想到,欧洲“毒黄瓜”事件传开后,不少市民开始不敢吃黄瓜,又造成黄瓜价格猛跌。
  对于黄瓜的跌势,笔者从椒江区洪家街道加好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玲丽处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我们合作社今年种了近300亩黄瓜,本来都同客户谈好,现在客户说,能少拉则少拉。”她无奈地说,今年不仅黄瓜产量低,价格低,而且往年卖得非常好的西瓜也因江苏的“瓜裂裂”事件连累,出现了滞销迹象。特别是她所在的合作社在上海市崇明岛种植了近6000亩大棚西瓜,去年卖到每公斤4元的西瓜今年只能卖到2元,单单价格下跌这一项,瓜农经济损失就达到了近5000万元。“从‘毒黄瓜’到西瓜膨大剂、香蕉乙烯利、染色馒头、瘦肉精猪肉等事件,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心理变得非常敏感。”一位卫生防疫专家分析道,欧洲“毒黄瓜”让公众的神经再次紧张起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据他介绍,大肠杆菌通常与人和动物的粪便联系在一起,此次有可能是粪便污染了西班牙灌溉的黄瓜。针对德国“毒黄瓜”事件,专家建议,市民不要过度紧张和恐慌,在食用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净,注意洗手等个人卫生。
  “椒江区黄瓜生产面积大概在600亩左右,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椒江区蔬菜办负责人卢春香指出,由于该区农村近几年进行了彻底的卫生改厕活动,在黄瓜生产中已经见不到大粪施肥了,因此,大肠杆菌这条污染源不复存在。从这点上来看,我们的国产或本地的黄瓜还是很安全的。同时,欧洲“毒黄瓜”事件发生以后,农业生产主管部门会同卫生防疫部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等一起,进一步加强黄瓜的大肠杆菌等项目检测,防止黄瓜在搬运、包装,或者是运输过程中感染了病菌,确保了黄瓜食用安全。
  针对欧洲“毒黄瓜”等事件,瓜农们建议政府对此类公共危机事件加强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更应当通过媒体辟谣,及时向人们提供或宣传各种行业技术咨询的渠道,以化被动为主动,还事实本来的真相。 陈道平
延伸阅读
  自从5月28日德国石荷州卫生部宣布,该州两名老年女性患者死于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疫情蔓延到英国、瑞典、丹麦和荷兰等国,引起全欧洲的恐慌。德国早前称,造成这场疫情的罪魁祸首是一批从西班牙进口的新鲜黄瓜。这让西班牙一周内损失达两亿欧元,果蔬产业面临毁灭性打击。
  几乎同时,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西瓜尚未成熟就竞相炸裂,“瓜裂裂”令当地瓜农伤透了脑筋,也引发了众多消费者关注。据专家分析,这种“裂瓜”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首先,与种植的品种有关。其次是天气因素和西瓜生长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西瓜在经历长时间干旱后,短期内大量吸收水分容易胀裂。第三,与膨大剂使用时期不当有关。这类问题是生产技术问题,而非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来解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