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茹
从当今发达国家种业现状和今后我国种业的发展要求看,企业理应扛起兴业大旗。
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关键在于提高种子企业的研发和拓展能力,不断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品种,并通过有力有效地营销运作,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目前浙江的不少种子企业,仍满足于“小打小闹”,习惯于“科研单位育种、种子公司卖种”的经营模式,种子育繁推融合机制尚不健全。这种模式虽然风险小、收益快,也能养家糊口,却难以做大,终究无力承载起做强种业的重任。
省委副书记夏宝龙日前在浙江勿忘农种业公司调研时特别强调,要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加强种业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大产业,拓展大市场,培育大企业,努力推进浙江种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资金强大、技术雄厚,依托近几年种业发展的积淀,浙江完全有能力成为种业强省
浙江种子产业化历史不长,由此造成种子研发的投入和积累比较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浙江这块创业创新的热土上,依靠强大的资金、技术力量,种业辉煌是广受期待的。
其实,浙江种业振兴的努力已有多年。2004年,我省启动了以“0406”命名的水稻育种重大科技计划,由省政府牵头实施,多部门配合、协同攻关,浙江由此成为全国育成超级水稻最多的省份。全省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品种达到88个,有7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水稻品种。
种子企业逐渐崛起。如今已是世界同行业五强的森禾种业,2001年建立了全省唯一的省级花卉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出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取得专利及系列专用配方60多项。浙江勿忘农种业成为全省唯一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名列中国种业骨干企业。
在浙江,民营种业的科研力量也不可小觑。温州登峰种业公司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花菜制种,研发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的高产稳产优质系列花椰菜种;杭州之豇种业公司收集了1000多份优质长豇豆资源及育种材料,领军全国豇豆育种领域,产品遍及全国20多个省,并出口东南亚、北美等地区。
为了摆脱育繁推脱节的尴尬局面,去年底,省瓜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在杭州启动,这个由浙江勿忘农种业牵头,浙江大学、省农科院、海通集团等17家瓜菜科研、生产和加工单位组成的联盟,将浙江最高水准的新品种研发、新技术配套、推广销售网合为一体。同时,勿忘农种业还尝试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展互利合作,由水稻研究所提供新品种,企业盈利后返利,“双赢”的背后,是选育和推广工作有机结合的革新。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曾先后在省林业厅、省农业厅担任厅长,他任职期间,正是浙江种业的起步之年。程渭山表示,浙江种业通过这几年探索,主体得到快速发展,已初步构建起了以种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区域专业种业企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只要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健全种业管理体系为抓手,强化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完全有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为种业强省。”程渭山如是说。
小舢板连不成“航空母舰”,种业的改革,不能再停留于将众多小企业简单连结,而要从体制上加以突破
国务院关于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社会对种业的期待与日俱增,相关类股票逆势飘红。有关人士预测,在这样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登海、隆平等种业龙头未来数年更有望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种业航母”。
但对我省众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来说,种业进入门槛或将提高到1亿元的消息却不啻于平地炸雷。虽然政策的实施有个5年的过渡期,但正如温州市农科院农艺师刘庆所说,“5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关键是要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在坚持自愿的前提下,按照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的原则支持这些企业兼并和重组。”程渭山认为,目前我省衡量种子企业规模的大小,主要还是看种子的销售量,浙江种业要做大做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基础育种力量分散,没有育、繁、推一体化的现状。“但小舢板连不成‘航空母舰’,种业的改革,不能再停留于将众多小企业简单连结,而是要从体制上加以突破。”程渭山同时表示。
先锋种业中国区总裁刘石日前撰文指出,中国种业今后面临的挑战将是强大的国际竞争和全新的产业发展方向:要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强大的资本优势、独特的种质资源优势、高效的产业化能力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在这一点上,浙江种子企业显然也不能例外。“关键在于提高种业的研发能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品种。”刘石强调称。
刘石的话引起了我省不少专家的共鸣,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就表示,要做大做强民族种业,政策扶持的重点,应对准那些真正从事育种研究、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种业公司,而不是规模虽大,却以卖种子为主业的大型种子企业。
育种能力的突破,需要政府为种子企业提供扶持和帮助,并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央财政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种子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免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种子生产经营所得税,在兼并重组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加大新一轮种子工程投入,开展种子生产保险试点工作。”……
国家关于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这对我省不少种子企业来说无疑是春风拂面。
宁波市种子公司总经理王晓燕告诉记者,企业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基地问题,当前宁波土地承包价已涨到每亩1000元,由于育种比较效益低,如此高额的承包费让企业很难承受。她表示,如果能借《意见》的东风解决了土地问题,对企业是莫大的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要加强浙江的种业发展,必须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对那些已具备相对优势的企业,尽快树立经营品种、品牌的概念,走合作育种和自主育种相结合的路子。
省农业厅已连续3年举办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今年还新增了由企业推荐新品种的内容。浙江神良种业推荐的是当家品种神良系列松花菜,公司负责人邵泰良十分激动,认真挑选展示样品。他告诉记者,企业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大型展示平台,这次有机会向全国同行推荐,对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十分有利。“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用多种形式与发达国家、国内先进的种业企业合作,提升我省种业产业整体水平。”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提升种子产业,规范种子经营和监管也至关重要。目前在我省,非持证种子经营户是农民购种的重要途径,但这些经营者缺乏种业知识,特别是流动商贩,极易销售假冒伪劣种子,造成种子质量事件。
由于各类种子种苗分属农业、林业、水产等部门,我省的种子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部门内部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力有待提高。同时,不少地方种子种苗检测、检验机构设备仪器老化陈旧,人员大量流失,难以适应新的种子监管需要。
对此,省农业厅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强化基础建设、机制创新、政策引导、监管服务为重点,启动实施新一轮种业发展工程,着力打造创新能力突出、产业优势明显、龙头带动力强、市场辐射面广、良种需求保障有力、市场管理规范的浙江特色现代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