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我国年出生人口规模约为1600万人,比1990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年净增人口为600万至650万人,比1990年缩减了一半。对此,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在接受采访时说,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他同时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生育率就已降到1.5%以下,至少持续了18年的低生育水平。今后,我国的总人口数量仍会增加,但增幅逐年递减,2030年左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他提醒说,我国当下过低的生育率值得警惕,一旦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就很难自拔。让人们少生孩子容易,当少生孩子成为习惯后,再让他们多生孩子,难度可能更大。过去30年,发达国家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生育率,但是,“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成功案例”。
根据普查结果,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其中0-14岁少年儿童占16.6%,15-59岁中青年人口比例高达70.1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26%。原新认为,这一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处在“人口红利”供给最大的时刻。预期未来的少年儿童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持续减少,老年人口规模将迅速扩大。人口的结构性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人口的数量、流动、素质和分布等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将长期面临就业压力,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任重道远。
(摘自《中国青年报》 张剑张国/文 2011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