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传播的恶性病毒病,一旦发生流行,控制难度极大,将给水稻生长造成毁灭性危害。近年来,该病在我省单双季混栽和单季籼稻区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危害程度加重,对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该病流行蔓延,最近,省农业厅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工作。
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双管齐下
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加大对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监测力度,非常关键。省农业厅要求各地及时会商分析发生趋势,准确发布预警信息,指导防控行动。在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等病区,增设监测点,专人负责,开展迁入白背飞虱带毒率检测,全面掌握其种群消长动态和带毒率,准确预报病害发生趋势。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稻区,则密切关注病害发生动向,加强疑似病株的检测确诊,做好防控技术准备。
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等病害可能流行区,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制定防控方案,抓住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时间,充分发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作用,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抓好单季和连作杂交籼稻,特别是两系杂交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白背飞虱的防治,重点落实播前药剂拌种和移栽前带药下田措施。水稻本田期,抓住水稻返青期、分蘖期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蔓延敏感生育期,以及白背飞虱迁入危害高峰期,集中力量,开展联防联控,努力提高防治效果。双季稻区还要做好早稻后期白背飞虱的防控,减轻当地病害流行风险和水稻产量损失。
预防为主,落实防控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一旦发生流行,造成产量损失不可逆转。要遏制病害流行和蔓延,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落实农业防治措施。病害可能流行区要淘汰去年严重感病的品种,条件许可的地方可改种粳稻品种。重点病区推行集中育秧,防虫网覆盖,阻止白背飞虱危害。秧田和大田前期及时拔除病株,降低田间毒源基数,减少白背飞虱传毒危害。
其次是科学治虫防病。抓住水稻播种至分蘖期这一关键时期,做好治虫防病工作。一是抓好药剂拌种和浸种处理。病害可能流行区播种前用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拌种剂拌种;对种子未处理的秧田,在两叶一心期必须用药防治白背飞虱。二是抓好带药下田。秧苗移栽前3—5天,施用1次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吡蚜酮、噻虫嗪或吡虫啉,保护大田初期稻苗免受白背飞虱危害。三是抓好大田前期白背飞虱的防治。根据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和带毒率检测结果,选择吡蚜酮、噻虫嗪、吡虫啉等持效性药剂和异丙威、毒死蜱等速效性药剂混用,进行白背飞虱防治;对已发现病株的田块,同时加入抗病毒剂,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沈直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