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均玺
国以农为基,民以食为天。“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价格始终是社会最基本的民生话题。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省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生产要素和流通成本提高的现实,加上人口逐年增加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等因素,决定了长期以来农产品价格偏低的状况不可能再维持下去。政府应从保障农民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受益者和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抗通胀能力出发,思考和破解农产品价格涨落怪圈。
重视源头 抓好生产
一要重点落实好“菜篮子”产品生产。通过挖掘内部潜力,“上山下乡”种粮种菜,“下海入水”要鱼要虾,认真落实粮食播种面积,拓展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大中城市的市郊蔬菜基地,建设一批山地蔬菜、设施蔬菜、森林蔬菜、反季节蔬菜等基地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丰富农产品花色品种,提高农产品自给率。二要密切关注农资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设立农产品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蔬菜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商业保险介入,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施种业强省战略,提高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等优势农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必需品需求。
重视流通 管好市场
一是做好产区与销区的衔接。通过订单粮食、蔬菜和畜禽等形式,主动与外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互惠互利的产销合作,维护市场稳定。大中城市要根据消费需求,积极探索基地直供、农超对接、配送制等产销衔接新模式,努力完善开放式、少环节、可调控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重视各类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升级一批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特别是支持城市菜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追溯平台、规范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使这些市场真正成为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物流和信息平台。三是完善扶持政策,畅通绿色通道。要研究出台政策措施,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特别是将农贸市场定性为准公共产品,破解“最后一公里”的菜价难题,保护好城乡居民的利益。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对农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简化增值税抵扣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流通成本。
重视储备 搞好调控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储备制度。要根据生产发展和消费需要,调整省、市、县储备规模,完善收储投放机制,统筹产销平衡,抓好粮、油、肉、蛋、菜为主的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重点做好保灾期、保淡期、保重要节日的商品储备,确保主要农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二是拓展配套储备。各地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集散中心和批发市场配套建设粮库、储藏保鲜冷库和流通加工设施等,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冷藏库存能力;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经营者提高粮食、蔬菜的周转保有量,并鼓励和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经纪人,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做好采后冷藏保鲜工作,增加鲜活农产品的保存量,延长鲜活农产品保存期。三是建立和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预案。各级政府要关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用信息引导生产,落实好大宗粮食、油类、水产、蔬菜等储备量和生猪存栏量,避免市场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对发生洪涝干旱、台风冰雪等灾害的,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向省内外生产基地调运农产品,并动用储备的农产品投放市场,以平抑物价。
重视监管 加强立法
一是强化“米袋子”、“菜篮子”行政负责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价格法及相关文件精神,把粮食播种面积保有量、城镇菜地最低保有量、重点品种蔬菜自给率和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列入目标考核,明确工作职责,保障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二是强化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监控。各地农业、物价、商贸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探索价格公示、预警和补贴等新形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让广大消费者理性地看待农产品价格。要定期对产销价格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对价格异常波动的,要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及时采取有效监管和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和蔓延。要开展农产品价格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三是完善和落实物价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随经济发展有所改善和提高。四是加强农产品价格法律体系建设。考虑到我国还没有农产品价格方面的法律,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价格法和农业法,专章对农产品价格作出规定,或加快粮食法、农业保险法和农产品价格稳定法等立法工作。同时,建议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重视涉及农产品价格的法规规章制定,加快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条例的地方立法,加强保护农业“两区”的规章制度建设,推进我省粮食和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自给率。
作者来自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