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5000余台插秧机下田“织绿”,面积同比增六成

我省早稻机插面积有望创新高

  □本报记者 俞廷尚
  从南至北,早稻机插陆续进入收官阶段。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今年全省各地有5055台插秧机活跃在早稻生产第一线,到4月底,全省已完成机插面积37.56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14.79万亩,增幅达60%。
  省农机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省早稻机插呈现出了装备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后勤保障有力的新局面。据预计,今年早稻机插面积有望超过去年的52万亩并创下新高。
机插获得广泛认同,新增插秧机953台
  近年来,水稻机插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粮模式。特别是其插秧效率高、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的特点,使种粮农户从农业生产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迅速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宣生初是诸暨市王家井镇生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为解决早稻插秧劳动力紧张和生产成本较高的状况,他早在3月份就购买了两台插秧机。4月26日,他带领社员用3台插秧机,一天就完成了100亩早稻机插任务。“依照往常人工种植的做法,起码需要200个劳动力才能在一天内种完。”宣生初说。
  机插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并采用该项技术,再加上购机补贴、机插作业补贴等政策的扶持,使得全省插秧机拥有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省已新增插秧机953台,早稻生产期间,全省共有5055台插秧机、950条育秧流水线、1583.18万只秧盘投入到早稻机械化生产中,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早稻机插面积的增长。
合作社成机插服务主力,至少完成60%的作业量
  从4月中下旬开始,余姚市鑫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谢友根就驾驶着自己的插秧机,走村入户为周边种粮农民提供机插服务。为不误农时,他还专门雇用了10多个帮手,早上6点钟还不到,就赶到田头忙碌起来了:起秧、运苗、机插……根据计划,仅早稻一季,除自己机插100多亩外,他为其他农户提供机插服务的面积超过700亩。
  谢友根仅仅是机插服务大军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机插推广较好的宁波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机插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今年进一步凸现。据统计,今年春耕期间,该市有21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春耕生产,共完成早稻机插17万亩,这一面积占到该市早稻机插面积的90%以上。
  宁波市农机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的提高,才有了今年早稻机插的可喜局面,“今年我市完成早稻机插近19万亩,机插率高达69%,彻底改变了早稻栽植依靠人力为主的局面,率先在全省进入早稻栽植以机插为主的新阶段。”
  省农机局的统计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近年来,我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全省水稻机插逐年上台阶。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装备逐年提升,目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至少拥有水稻种植机械3400余台,占全省总拥有量的50%,去年全省完成水稻机插190多万亩,其中60%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今年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合作社已成为机插推广的主力军。”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技术服务到位,后勤保障给力
  在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现场会后,各地掀起了机插技术服务的高潮,纷纷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农机技术人员下乡、维修人员上门服务等形式,为机插作业提供技术保障。到4月底,全省共举办了104场机插演示会、145场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分别达1933人次、9750人次。
  技术示范依旧是各地农机部门推广机插的重要手段,今年全省共建立规格化育秧点1365个,机插示范点729个,涉及农户63194,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各地农机部门还围绕机插作业,协调、督促各农机生产厂家、供应网点和维修部门落实好机具、零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协调石油经营部门保障农用柴油供应,并组织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帮助机手做好插秧机保养调试和检修。仅春耕用油,省农机局就与中石化浙江分公司协调,专门下达了1.5万吨专用柴油,保障机插等农机作业需求。
  周到的技术服务与后勤保障,有力地助推了今年机插面积的快速增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