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科技

出油多,产量高,价钱卖得高

这样的油菜,堪称优秀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文/图
  金黄的油菜花谢幕不久,鼓鼓的籽荚已经把油菜杆子压弯了腰。5月10日,记者在余姚市低糖街道“浙油50”直播栽培示范点看到,来自省内外的200多位专家和企业主,对这片油菜的长势“评头论足”。据介绍,“浙油50”不仅达到“双高”“双低”标准,而且出油率接近50%。今年,初尝甜头的当地菜农将“浙油50”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200亩,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江苏的油厂老板,赶来一睹“芳容”
  听说“浙油50”油菜好,不光种植者兴趣大增,就连榨油厂的老板也异常兴奋。记者在现场看到,南京隆盛植物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春淋在油菜地里钻进钻出,悄悄地研究着。他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公司着手开发小包装高品质油品,因此,他相中了“浙油50”。他们先到海宁收购了100吨“浙油50”菜籽进行加工,测定结果显示,含油量达48%以上。公司还将“浙油50”推荐给南京市六合区农林局,现已在当地试种“浙油50”,长势不错。潘春淋打算,公司在南京建立“浙油50”的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加工量。
  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油菜籽加工企业,拥有30万吨的食用油加工能力。公司负责人孙维佳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在海宁收购“浙油50”油菜籽3500吨,今年希望能收到5000吨。为了体现优质优价,收购“浙油50”时,含油量提高百分之一,他们就将收购价每斤提高两角钱。孙维佳说,种植“浙油50”其实对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是双赢的。
萧山的老高,种子卖断货
  杭州市萧山区义蓬街道的高关林经营着一家种子店,他也是“浙油50”的代销商。老高有个习惯,卖种子前自己先要种一种。2009年,老高种下了六分地的“浙油50”,没想到成了周边的示范田。油菜杆子长到1.9米,正好符合机收标准,产量将近200公斤。到了第二年,村民纷纷前来订种。第一年销出去500公斤,第二年准备的种子翻了一番,照样卖断货。
  余姚市农业局种子种苗管理站站长虞振先告诉记者,今年,余姚市油菜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3.5万亩为“浙油50”。从2009年开始试种到目前的70%推广面积,发展速度不算慢,主要原因是农民对这个品种接受程度高。他认为,种植“浙油50”省工省力,不仅产量高效益好,还能改良土质。
  油菜是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的第二大优势种植业,由于实现了合作社经营,规模化种植,“浙油50”的推广速度非常快。据该镇农办负责人唐红钱介绍,全镇8300亩油菜中,“浙油50”占了7000多亩,其中,杭州余杭益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1856亩油菜全部为“浙油50”。由于含油量高,“浙油50”菜籽的收购价比其他品种每斤高出0.4元,所以种植户都喜欢这个品种。
种好“浙油50”,每亩可增收35%以上
  记者在现场发现,来自江西九江市农业局的樊先生摘下一根籽荚,对着太阳照着,细细数着里面的籽粒,“每荚26粒,比一般品种多4—5粒,难怪产量这么高。”樊先生竖起了大拇指,他告诉记者,去年已经引过去试种了,结果还不错。今年再来看看。
  据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的油菜育种专家张冬青介绍,“浙油50”是该所科研人员花了10年时间选育而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10年已通过国家级审定。2010年,海宁市丁桥镇永胜村移栽“浙油50”1080亩,平均亩产达220公斤,其中三块攻关田亩产达268.1公斤,创下浙江省油菜高产新纪录。在浙江省两年区试中,平均亩产油量82.84公斤,比“浙双72”高出29.75%。“浙油50”的种植优势究竟在哪里?张冬青说,主要是这个品种枝杈多且直立,籽粒多,加上其本身含油率高,而且其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所以,加工的油品品质上乘。除此之外,“浙油50”的菜薹特别鲜甜,鲜食或加工均为上品。由于高矮适中,抗倒性强,适合机收。
  省农业厅农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我省第一个双低油菜“浙双72”的基础上,“浙油50”既保持了前者的良好性状,又实现了出油量的大幅提高。今年,作为省农业厅推出的主导品种,“浙油50”的种植面积已经占了全省油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发展势头良好。按照企业优质优价的收购政策,种植“浙油50”每亩将增收35%以上。
  尽管“浙油50”适种范围很广,但种植时也有一些讲究。张冬青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种植“浙油50”要重施基苗肥,适施苔、花肥,增施磷钾肥,尤其是山区和河谷平原,必须增施硼肥。为确保其优质的品性,应避免与其它非双低品种混栽,而且,绝不能提早收获,否则会影响其高产性和含油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