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亚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国际研讨会在杭举行。会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韩沛新、中国绿色食品协会顾问刘连馥、中国农大教授吴文良、中国农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大生等专家,分别就亚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有效模式作了主题报告。现摘要刊登报告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绿色食品产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随着总量规模和品牌影响的不断扩大,开发绿色食品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绿色食品是指出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发展绿色食品的基本理念和宗旨,一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农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增进消费者健康;三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食品的三大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情,我国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食品发展模式。
标准化生产模式。绿色食品实施“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通过技术服务、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产品认证等方式,落实了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实现了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既保障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又提高了农民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
质量保障模式。绿色食品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质量保障模式。参照发达国家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绿色食品建立起了科学、严格、系统的标准体系,整体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由我国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64项。绿色食品认证主要是依据技术标准和认证程序,对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进行规范性检查、有效性审核和公正性评定。为了维护品牌的公信力,绿色食品依法实施标志管理,并推行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产品公告四项基本监管制度。
产业化发展模式。绿色食品推行以“品牌标志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品牌是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基地是绿色食品品牌的载体,企业是发展绿色食品认证的主体,农户是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基础。绿色食品推行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食品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我国正处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绿色食品注重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当前,绿色食品的发展已进入了重要的机遇期,发展推进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是:
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强组织和引导,统筹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产标准的规范化、普及化和生产操作规程的应用和实施,稳步推进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总量规模。促进形成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
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公信力是绿色食品品牌的核心价值。要不断完善严格认证制度,加强证后监管,全面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等监管措施。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和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增强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品牌形象令人信赖。
提升绿色食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方位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服务力度,全面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公信度,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引导和鼓励发展绿色食品专业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超对接”,精心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加强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有效地促进厂商合作、产销对接,实现优质优价,提升品牌价值,使绿色食品进入“以品牌引领消费、以消费拉动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韩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