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总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能把建设美丽乡村理解为建设“世外桃源”。事实上,乡村的美,既体现在自然之美,也体现在现代之美。我们要在前几年建设农村新社区的基础上,继续以农村社区化为导向,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和农民住房改建,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使乡土文明融入现代文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2.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品质。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之美,充分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美丽乡村建设还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可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方向,大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融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3.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善于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此外,一些地方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
4.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建管并举。美丽乡村建设,一半靠建设,一半靠管理和维护因此,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优美。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
5.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乡村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山美、水美、田美、房屋美等方面,但外在美的创造与维护却要靠农民素质的提升和乡风文明的进步。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良好的生态是美丽乡村的灵魂,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消费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聪明才智。
总之,美丽乡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基本目标,必须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和整个过程。要通过几年的扎实努力,使广大农村真正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干净整洁、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型乡村,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
绍兴县委党校 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