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衢州一养殖户曾养啥亏啥,嵊州一养殖户却年收益百万元,本报一则报道牵线——

两养殖户演绎了一首民间版山海协作曲

  □本报记者 程益新 通讯员 祝建辉
  本报讯 由于本报一则报道的牵线,衢州养鸡户宁亚萍和嵊州养鸡户黄沛成功牵手,他们的远大目标,是要联手参与制定中国的土鸡蛋标准。
  6年前,衢州市民宁亚萍到该市衢江区周家乡龙园村承包了300多亩山地办农场,养了鸡、猪,种了枇杷、葡萄,但创业之路一直磕磕绊绊,历经坎坷。两年前,宁亚萍曾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诉说她养啥亏啥的苦闷:2005年养鸡碰上了禽流感,2006年养猪遇到猪价跌入低谷,2007年鸡舍发生火灾,2008年养猪又遭遇疫病。宁亚萍说,这几年,她一直是摸索着进行养殖,也经常翻阅本报,得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结交了很多专家朋友。
  去年12月,宁亚萍从本报看到《年薪百万的双料硕士回家养土鸡》(详见本报2010年12月4日C3版)的报道,看到拥有中科院经济学硕士、中山大学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双学位的上虞人黄沛放弃杭州百万年薪的工作,在嵊州市承包了200多亩地养土鸡。“我一看到这则新闻,就立马想和他交个朋友。”宁亚萍说,自己年纪大了,很多思想和观念有些跟不上时代,所以特别想跟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合作,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不,宁亚萍从本报要到黄沛的电话号码后,很快联系上了黄沛。今年2月底,本就有意在浙江西部寻找合作伙伴的黄沛就有了衢州之行。见面后,宁亚萍以老衢州的方式,给黄沛下了一碗面条,里面卧了两只鸡蛋。就是这两只鸡蛋,深深地打动了见多识广的黄沛。
  “衢州山好水好,土鸡蛋的口感很好。”当得知衢州土鸡蛋价格每公斤只有20多元,黄沛说,他们生产的土鸡蛋每公斤卖到50元,土鸡每公斤也卖到44元。“我们生产的土鸡蛋都通过专卖店销售,现在货源供应不足是限制发展的最大问题。”去年,黄沛的农场收益达100多万元。他直言,宁亚萍的农场管理太粗放,懂技术的员工也不多。真正做现代农业,就要学会用工业营销的思路去运作。他希望与宁亚萍合作,养殖他目前正在试验中的中药材土鸡,他的目标是把产值做到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对养殖事业共同的追求,让两人一见如故,产生了更多的思想火花。宁亚萍也认为,衢州的土鸡蛋等农特产品,一定要往外打开市场,要把眼光放在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但要保证品质。“现代营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牌意识。”黄沛说,做现代农业首先要打品牌,打品牌的前提就是标准。他说,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针对土鸡蛋的标准体系,他们将联手合作,参与研制土鸡蛋国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