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3月31日在杭召开的全省桑茶果工作会议获悉,“十一五”期间,我省茶叶产值、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加工出口居全国第一;宽皮柑橘、杨梅、早熟梨、设施葡萄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突出。到去年,全省桑茶果产值从2005年的137.6亿元增加到261.1亿元,增长89.8%,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四分之一。
桑茶果是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中效益好、增收多的产业。“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蚕桑西进与优化改造、绿茶品牌建设、精品果业等工程,全省桑茶果产量平稳增长,产值大幅提高,效益明显提升。目前,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67万亩,无性系良种化率达62%,比全国平均高出21个百分点;名优茶产量6.5万吨,产值7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 39.9%和86.7%。优质蚕品种比重达到80%以上,杨梅、葡萄等特色水果稳步发展,柑橘等大宗果品结构得到调整。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围绕打造优质茧基地、浙江绿茶品牌、精品果业的总体目标,以创新蚕桑生产方式、推进茶叶精深加工、水果品质提升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桑茶果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到2015年,全省桑茶果总面积将稳定在870万亩,产量稳中有升,产值大幅增长,达到290亿元左右。
桑茶果将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十二五”期间,全省“两区”总体规划将建设桑茶果主导产业示范区120个,精品园290个,在已规划论证的128个现代农业综合区中,涉及桑茶果产业的比重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