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2011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为“人与气候”。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其他自然资源可发挥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人们的衣食住行均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
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甚大,服装为
“北厚南薄”,东北地区冬季穿厚重衣以保暖,云南傣族则以轻便的服饰为主。青藏高原日差较大,藏族同胞便创造出独特的穿衣方式:夜间很冷,藏民为了防寒紧裹皮袄;白天日照强烈,天气暖和,人们便把皮袄解开,只穿一只袖子,甚至甩掉两只袖子,把皮袄束在腰间。
食食物的生产、加工和烹调方法,也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我国南方属湿润地区,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故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是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北方人喜吃面食。西北和青藏高原气候区的居民,以畜牧业为主,羊肉、牛肉成为主食。受到地形影响,有些地势封闭的盆地,终年湿气重,中医认为麻辣有驱风除湿之效,四川盆地因而发展出善用麻辣、菜色丰富的饮食文化。受纬度影响,气温的南北差异,使各地物产不同,如南方盛产荔枝、芒果等热带水果;北方则以梨、苹果等温带水果著名。
住建造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建筑
物,成为人类适应和利用气候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南方夏季长而炎热,房屋多高大宽敞,通风散热条件好;北方冬季长而严寒,房屋矮小紧凑,密闭程度高,取暖效果较好;黄土高原的居民,常以窑洞为房屋,有冬暖夏凉的特殊优势;云南西双版纳的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避免水患,防虫蛇入侵的优点;福建、广东的房屋多有骑楼,可让行人避雨或遮阳,又可使商家生意不受影响。蒙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的毡房、藏族的牦牛帐棚,多以厚重的毛毡来挡御寒风,而屋顶端有一可开闭的天孔,白天打开采光并提高屋内温度,夜晚盖上便十分暖和。积雪的高寒区,常可见哥特式的尖顶房屋,以便尽量减少屋顶积雪;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房顶,则以平顶为主,方便晾晒东西。
行我国古代交通有“南船北马”的说法。由于南方降水丰
沛,河湖密布,运输主要靠舟楫;而北方是气候干旱地区,则以车马运输为主。在干旱沙漠地带,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青藏高原则以耐寒的牦牛为主要运输工具。今天,现代化交通工具也受气候和天气的制约。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不宜建造在常发洪水的地段;飞机场不宜建在多雾的地方,轮船在海上航行更需密切留意天气预报。
(俞善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