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余姚的杨梅种到别的地方品质就下降;常山胡柚引种他乡,也会变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候对特色经济作物的布局影响巨大。
我省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约200万公顷。多样化的地形,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为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等特色作物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但我省又是台风、暴雨、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地区,又制约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特色经济作物的优化布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一个重要课题。
去年,浙江省农气中心选择了具有原产地域保护的茶叶、杨梅、山核桃、香榧和胡柚等5种特色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主产区作物产量与关键期气象条件相关分析、田间试验数据、实地调研,以及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对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需求,综合筛选作物区划指标,并给每个区划指标分级量化,通过GIS技术,研制了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的浙江省茶叶、杨梅、山核桃、香榧和胡柚5种特色经济作物栽植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将作物区划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进行了分区评述。区划结果显示,我省杨梅经济栽培适宜区域主要集中在100—500米丘陵山地,较适宜区域为500—700米,700米以上的高山不易种植,主要是因为热量条件的不足,频繁出现的低温冰冻和大雪极易造成冻害。
目前,我省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较强,已在全省各地推广GIS技术,开展特色经济作物的综合区划和种植。去年我省茶农采用该技术,减少茶叶因灾损失近2亿元,效益十分显著。 (金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