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个香港人”,一度是内地妇女羡慕和炫耀的资本。然而身份的困窘、经济的拮据、儿女骨肉分离……种种因素让这个光彩的泡沫一触即破。最近,香港多家妇女权益组织提出关注跨境家庭问题。据统计,在过去20多年,跨境婚姻的数目由1986年的16451宗,上升至2009年的22339宗,其中超过八成是内地女嫁港男的情况。据香港群福妇女权益会统计,2010年有512个家庭暴力求助个案,其中约八成是内地跨境婚姻妇女。
家庭暴力只是跨境婚姻妇女极端的例子。对绝大多数新来港妇女而言,不仅要面对文化差异,还要面对种种制约因素。
遭家暴五年躲进庇护中心
群福妇女权益会是由一群曾遭受配偶虐待的妇女组成的自助互助非牟利团体,主要为受虐妇女争取有关改善生活的政策,以保障其应有的权益。通过该机构,记者采访到了嫁给港男的内地妇女阿萍和阿丽(均为化名),她们都因家庭暴力向群福妇女权益会求助。
来自广东潮汕的阿萍说。2002年,她22岁,在深圳工作时认识了一名比她大25岁的港籍男子。“他很大方,对我很细心体贴,又是香港公务员,感觉很有教养,很可靠。”阿萍回忆起当时交往的情景:“他说他离婚了,想找个伴侣好好过日子。后来才发现都是谎话。”
2003年阿萍和丈夫结婚,并于2004年生下一女。2008年生下第二个女儿,阿萍才发现2002年丈夫表白时谎称离婚,而实际上他是2004年才离,且自己已是第4任妻子,前3任都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才离婚的。“连我生小女儿坐月子时,他都殴打我,恐吓我要把我卖到菲律宾。”
因为遭受家庭暴力,阿萍曾经报过3次警,但是没有用。在群福妇女权益会等机构的帮助下,去年11月至今,阿萍和两个女儿都寄居于一处地址保密、专为家庭暴力受害妇女所设的庇护中心,以逃避丈夫的暴力行为。
谎言骗局内地女被骗光钱财
同样向群福妇女权益会求助的阿丽称自己的跨境婚姻碰上了一场骗局。
香港群福妇女权益会中心主任刘燕玲说:“在很多人看来,嫁给香港人是很光彩的一件事,但在这个光鲜的背后却藏着阴暗的一面。”
阿丽称,1999年和丈夫相识时,她在深圳有自己的店铺和事业。十年来,丈夫在外不断拈花惹草,并和情妇合伙,慢慢把她的店铺和钱都骗去了。后来丈夫公然带着情妇在她面前示威,并经常对阿丽拳脚相加。丈夫还曾经悄悄把儿子带回深圳和情妇居住,阿丽上门寻儿,却被情妇拿着铁棍恐吓,幸有陪同上门的保安解救。“曾有8个月我和儿子不能相见。”
阿丽称,其丈夫2009年4月甚至去了阿丽家乡所在入境处,自称香港特派警察,诬告阿丽欲对儿子不利,试图让当地入境处不批准阿丽赴港签注。
单程证跨境婚姻妇女的枷锁
在香港,持双程证(临时赴港许可)的妇女被称为“准来港妇女”,拿到单程证的则称为“新来港妇女”,持单程证满七年者才能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
单程证是跨境婚姻妇女成为香港居民的凭证。据香港现行的人口政策及单程证制度,与港人结婚的内地妇女,需要排期4年,等待单程证审批下来才能定居香港。在此之前,只能办理港澳自由行,或申请探亲签注。
对阿丽而言,单程证是她争夺儿子抚养权的筹码,却也成了丈夫威胁离婚、逼她放弃儿子的手段:“他威胁我:‘你不同意就不给你办单程证!’”单程证需要丈夫的签名和照片,而阿丽的丈夫一直不愿配合,因此她现在赴港持的仍是双程证。如果答应离婚,阿丽便失去了约束丈夫为她办单程证的筹码,放弃单程证便等于放弃了争取儿子抚养权的机会。这让阿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离异后,单程证常常成为丈夫控制来港妇女的一种手段。”刘燕玲表示。
单亲妈妈为儿女穿梭两地
早前有调查发现,由于婚后不足4年便离婚或者丈夫离世,跨境母亲迟迟无法领到单程证赴港,香港现在大约有5000至1万个该类家庭。她们饱受与子女分离之苦,其中有八成内地单亲妈妈要依靠子女的综援金生活。
今年港府的财政预算案为港人“派糖”6000港元,只限于香港永久性居民。持双程证的准来港妇女和虽然有单程证、但未满7年的新来港妇女并未能享受该待遇。
在港没有身份,不能在港工作,亦无法使用香港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即使病了也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带儿女回内地生活,子女没有内地户籍,社保、入学、住房等又将如何解决?
为了照顾子女,这类跨境家庭的单亲妈妈唯有不停地续领双程证留港。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每次续领的留港限期是90天。
(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