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姚德延)庆元县百山祖乡的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红土地粮食生产合作社与山峰蔬菜合作社,利用种粮与种菜的农事季节差,做起了地尽其用文章,实现了种粮种菜两不误。当地老百姓把这种土地流转模式形象地称为“一女二嫁”。
红土地粮食生产合作社种植红芒谷,300亩稻田是企业的生产基地。去年10月,红土地粮食生产合作社理事长叶小忠向山峰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吴亮叹起了苦经:“合作社承包着300亩大田,一年只能种一季红芒谷,一到10月中旬红芒谷收割后,这些田都是‘灰色过冬春’。”谁知,吴亮也有类似的苦恼,他说:“为了避免病虫害,增加效益,种蔬菜的田夏秋季都要轮作水稻。”对方的难处却是自己的优势,一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农田分季承包经营新模式就在“叹苦经”中谈成了。
双方约定,红土地粮食生产合作社在每年红芒谷收割后,将300亩基地让给山峰蔬菜合作社种冬春蔬菜,山峰蔬菜合作社在收获第二茬蔬菜后,再将这300亩地还给红土地粮食生产合作社种红芒谷,并承担其中三分之一的土地年租金。如此一来,既解除了土地季节性抛荒,又增加了效益,实现了双赢。就山峰蔬菜合作社而言,因实行了连片种植,春季蔬菜品种由原先单一的松花菜扩展到萝卜、红油菜头、毛芋等10余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效益倍增。通过轮作,合作社还可减少治虫2次,节约的直接、间接成本可抵消300亩土地的租金。对红土地粮食生产合作社而言,300亩地因冬春种了蔬菜,土壤肥沃,种粮时可少施一次底肥,每亩可节约成本70元左右,粮食产量可增加一成以上,且减少了土地租金成本,为扩大生产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