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三大战略,做大做强草食动物产业

  任锦芳
  近年来,我省各地围绕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发展,大胆创新,采取开发利用天然草山草坡、农田种草、农牧结合、秸秆资源利用等措施,涌现了以南方奶牛乳品之乡著称的奶牛养殖业,占全国三分之一饲养量的湖羊养殖业,以浙东白鹅、永康灰鹅为主的地方鹅业和全国闻名的兔养殖业等,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我省实际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之路。
  草食动物产业在我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仍滞后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落后于生猪和家禽产业发展的水平,更不适应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趋势。草食畜禽不仅生产规模小,散养比重大,管理相对粗放,而且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还总体偏低;缺乏专门的草种采集、培育、提纯复壮和推广应用机构,设施化水平和标准化应用等均相对滞后,不能适应草食动物发展的需要;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支持政策。
  为此,必须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从建设畜牧强省和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重新审示草食动物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确立发展思路,明确突破重点和要求,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草食动物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笔者认为,应重点启动和实施三大战略举措:(一)启动草食动物规模化提升战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重点要以“两区”建设为平台和主战场,以建设规模化草食动物养殖场(小区)为载体,全面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
  继续调整优化草食动物的区域布局。按照全省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的要求,重点在农区依托丰富的冬闲田、海涂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推进冬闲田养鹅、种草养畜和园地养羊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高效化、生态化的草食畜牧业;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继续实施山区海岛特色畜牧扶持项目,提升草食畜禽比重,并将它作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加快草业基地建设步伐。目前,我省仅奶牛牧草资源年短缺量就在2万吨以上。各地应按照畜牧业发展与土地、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加快牧草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平原农区人工种草、黄土丘陵草山草坡和沿海滩涂牧草三大区块的草业发展。
  全面推进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场与小区建设。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畜牧小区)建设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加大草食动物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和提升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农牧结合发展模式,创新畜牧小区运作模式和监管机制,形成以规模养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
  加强草食动物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列入省级以上草食动物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湖羊、温州水牛、温岭高峰牛、浙东白鹅等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强科研协作,进一步完善草食动物畜禽遗传资源场、种畜禽场、扩繁场和动物胚胎移植中心等良种繁育体系。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一批适应本地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需要的草食动物资源场和良种繁育推广场。加快完善草食动物良种推广网络,强化草食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草食动物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二)加快实施草食动物产业化战略,加快经营方式转变。重点要以培育草食动物新型产业体系为切入点,以合作化为载体,逐渐建立起产业化经营机制,拓展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大力培育新型草食动物产业主体。培育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为核心的企业化主体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主导力量和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发展各类草食动物专业合作社,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中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着眼于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探索和实践畜禽加工型龙头企业、饲料与兽药等加工企业与草食动物养殖场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2-3个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试点模式,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湖羊、太湖鹅、温州水牛、天台黄牛、浙系长毛兔和浙东白鹅等优质产品品牌,以名牌效应促进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发展。加强草食动物产品供求信息交流平台和交易网络建设,扩大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
  大力推进草食动物设施化建设。在总结生猪、奶牛设施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黄牛、羊、兔和鹅等草食动物生产环节的设施化模式,提高草食动物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型现代装备的设施化水平,实现节本增效。
  充分发挥草食动物的文化传统优势,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庄等,展示和弘扬悠久的草食动物地方品种资源文化,力争到2015年,全省新建湖羊、温州水牛等文化博物馆各1个,推进草食动物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积极推进草食动物环境优化战略,加快监管方式转变。
切实把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纳入畜牧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编制草食动物规模发展规划,制定加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优化用地环境。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将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和鼓励农民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推进草食动物的规模化建设。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将草食动物项目纳入到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中,综合利用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加大对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投入,重点扶持基础设施、草食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新品种引进、良种基地建设和畜牧业机械补贴等,其中对直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扶贫龙头企业,其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应优先列入年度扶贫贴息项目计划。
(作者单位:省畜牧兽医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