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美华)“现在,我终于知道啥叫连作障碍,啥叫喷滴灌了。我种菜的底气更足了!”前几天,刚参加完省里组织的山地蔬菜栽培培训班的周小玲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本是厦门的一位医生,来到浙江搞蔬菜种植,纯粹是一个门外汉,通过学习增长了不少知识。与其它学员一样,周小玲成了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知识更新培训班的首批受益者。
记者从省农科院了解到,根据2010年启动的省级中高级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计划,该院承担省级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知识更新培训项目,培训班共设“生猪饲养中高级技术与管理”、“果蔬产品保鲜加工中高级技术与管理”、“山地蔬菜高效栽培”和“食用菌产业化中高级技术与管理”等四期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产业发展趋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专题研究报告,产品营销与管理,实训与考察等。各地选拔出百名思想素质好、品德端正、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创新创业意愿强烈,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据省农科院科教培训基地主任朱奇彪介绍,被学员们喻为“黄埔军校”的培训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为我省农业产业化培养主力军。除了在培训班集中学习,学员间还将以QQ群和同学会的形式,建立长期的学习、实践、交流平台,共同交流种养经验,互通市场信息,以至建立产销联盟。
来自慈溪的云和媳妇魏莉现在是慈溪经济开发区红光蔬菜场场长,她的“胖大姐”蔬菜在当地备受热捧。在培训班上,她说出了自己的成功秘诀,搞种植业除了胆大还要能吃苦,更要重视科学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把云和的种菇技术与慈溪的土地资源结合起来,种出了效益,创出了市场。下一步,魏莉还准备利用学到的知识,开发棉花杆培育黑木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