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看着小树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长大

王康成:护林50年

  从德清县城武康向三桥片出发,车拐进民进村,再顺着一条羊肠小道步行30多分钟,迎面一座大山,大山脚下一座小屋,矮小,没有院墙,屋前屋后的松柏挺拔、青翠。这就是德清县林场护林员王康成住了近50年的家。
  站在面前的王康成一点不像72岁的人,穿戴简朴,皮肤晒成了古铜色,身材略瘦削,依稀透着军人的坚毅。
  出生在山东临沂的王康成,1957年当兵,1963年退伍来到德清林场当起护林员,这一干就是近50年。
  刚到林场时,这里没有电,每月只发5毛钱的煤油灯钱,有时煤油接济不上,就自己花钱买点蜡烛应急。每到夜里,王康成夫妇只能躺在床上一边听着风吹树叶、山鸡呼号声,一边聊着家乡往事排遣寂寞。
  由于交通不便,油、盐、米等生活必需品也是隔个把月才下山采购一次,有时碰到大雪封山,只能靠咸菜度日。菜没地方买要自己种,有时白天种下的土豆,晚上就被野猪拱掉,第二天接着种。养了10多只鸡,经常被黄鼠狼叼走。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长年与大山为伴,与林木为伍。单调、寂寞、艰苦的林区守护工作,吓退了许多护林员,王康成却坚持下来了。
  1999年,王康成终于退休了,三个儿子劝老人回到县城安度晚年。可老人习惯了在大山里行走,选择了继续护林。他说,自己就喜欢在大山深处走的这种感觉,看着自己当年栽植的小松树如今都长高成林,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
  笔者和德清县林业局办公室的姚主任随同王康成老人在森林里一边巡山,一边交谈。尽管已经年过7旬,在松林中穿行,王康成老人还是健步如飞,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有些跟不上。林间的植被渐渐褪去了华丽的霓裳,落下的松针,躺在枯黄的草地上。眼尖的老王看到地上有个烟头,急忙跑过去用脚踩一下捡起来。
  近年来,人为毁林的现象越来越少,最让他提心吊胆的就是防火。“一天最少巡查两次。白天看烟,晚上看火。”近50年来,王康成管护的林区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看,这棵怀抱粗的马褂木已有30多米高了,这是我20多年前插下的一根小树枝。”“看,这棵黄杨树已经参天,是我1982年到筏头看朋友时,在毛竹山上挖的一棵小树苗。”行走在森林里,王康成说:这座山上的每一条小路,每一块石头,每一道坎、一汪水,他都记得很清楚。 (王福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