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晨
近年来,温岭市涌泉镇坚持把强化金融支撑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大政策引导,优化区域环境,金融支农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11月底,全镇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49亿元,比年初增长4592万元,增长19.21%;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874亿元,比年初增加4209万元,增长17.15%。涌泉镇的做法是:
(一)加强信用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2007年,该镇制定了《涌泉镇优化金融信用环境活动方案》,在全镇开展信用评定和信用体系建设。按照信用评定标准,该镇除对镇、行政村、农户进行信用评定外,还将这一工作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信用体系建设在服务农村产业发展中实现全覆盖。2010年以来,该镇又积极开展“星级信用村”和“金牌信用户”创建活动,通过提升信用档次,提高信用授信额度,进一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目前,全镇创建“星级信用村”21个,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53.8%;创建“信用户”13207户,覆盖面达82.1%。
(二)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信贷新模式。一是率先推出丰收小额贷款卡,为普惠型农民信用小额贷款提供现代科技支撑。至今,该镇信用社共发卡1300多张,授信总额6336万元,贷款余额5111万元。二是率先推出“农业著名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品种。2009年8月,该镇“忘不了”合作社以浙江省著名商标“忘不了”作抵押,从临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获得200万元贷款,并签订了首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权质押贷款合同,总授信1000万元。三是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助农保”贷款品种。为有效解决农村贷款担保难题,该镇创新引入第三方批量担保概念,在不增加老百姓费用的前提下,根据信用等级对农户授信,在评级授信总额内以“一对多”进行批量担保贷款,建立起信用社-担保公司-农户之间的新型关系。四是率先创建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少、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的难题。该镇率先组建的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自开业以来,累计办理存款4461万元,存款余额183万元,累计发放贷款4278万元。(三)搭建服务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涌泉镇注重整合信用社、供销社、合作社等各种资源,率先推出了“一卡一点一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拓宽了业务覆盖面;实现自助设备进农村,方便广大农户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完善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点。
虽然该镇率先推出了一批适合当地农村实际的金融创新产品,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张,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金融机构设置不合理,金融业务不能满足多层次、大范围的金融需求,产品创新力度还有待加强,信用中介服务急需跟进等。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变农户有效抵押资产少、贷款担保人难找等状况。
1.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分散在各行业各部门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和管理资源,纳入社会信用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及时有效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协调,以当地农村信用社建立的农户经济档案为基础,密切结合其金牌信用户、星级信用村评定工作,有步骤地整合出更为详实的信用服务资源,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源头上为金融创新作好铺垫。
2.进一步创新农村信贷模式。要支持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引入批量担保模式,扩大农村信贷规模,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稳定金融环境和秩序。
3.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层级发展。一是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的主导性功能。目前,由于信用社承担了诸如养老金发放等政策性工作,其柜面资源被大量占用,传统金融服务职能有所减弱。因此,政府应出面协调,强化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二是发挥邮政储蓄机构的辅助性功能。引导邮政储蓄机构在做好吸储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资金回流农村的途经,充分发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辅助作用。三是发挥资金互助社的补充性功能,推动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发展,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规模,增强农村金融活力。四是放活机制,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政府应强化服务,引导金融组织开展资源整合,规范金融产品创新,并提供跟进式服务。
(作者单位:临海市涌泉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