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盘点国外拆迁故事:

德磨坊主告倒皇帝 英穷老汉告败大富豪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围绕土地占用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社会上对尽快出台征地拆迁新条例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被称为“新拆迁条例”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12月15日起第二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政法规出台前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今天,讲四个国外的拆迁故事。这其中,有些故事是真实发生的,而有些则被讲述人进行了“加工”。然而我们发现,当这些故事被我们讲述时,它们所包含的百姓的期盼和向往是真切的。
故事一
磨坊主告倒德国皇帝
真实度:
★★
  相传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当年在距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登高远眺波茨坦市全景时,发现视线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这让他非常扫兴,于是派人与磨坊主人协商,买下磨坊。不料,磨坊主人就是不卖。威廉震怒,派警卫把磨坊给拆了。第二天,磨坊主人竟把威廉告上了法庭,判决结果居然是皇帝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把磨坊复原。后来威廉一世和磨坊主都死了,磨坊主的儿子希望把磨坊卖了,就给威廉二世写了封信。威廉二世回信道:“亲爱的邻居,你说要把磨坊卖掉,我以为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成为我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代保留在你家。随信送上3000马克”。
  提起这个故事,很多法律界人士都可津津有味地讲出来,但不同的人讲的内容有不同的版本。有学者对此故事的真实提出异议:一、故事的创作日期肯定在1813年之前,因为那一年该故事被汇编入一个故事集出版,而德国威廉一世皇帝生于1797年,卒于1888年,加冕为德国皇帝是在1871年,因此故事中的皇帝当为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即威廉一世的爷爷的舅舅)。二、在德国的波茨坦确实有一座“历史磨坊”,1787年该磨坊因太过残破而被拆除。不久,因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个人喜好,重建了这个磨坊,没有后来派兵强行拆迁又被法院判决赔偿这个情节。承认这个故事不都是史实,并不妨碍它作为故事所传达的法治理念。
故事二
英国穷老汉告败大富豪
真实度:★★★★
  72岁的老哈里是个流浪汉,却在英国伦敦北部著名的汉普斯特西斯富人区拥有一块面积约9平方米的土地。这一带以豪宅和保护良好的森林闻名,影片《诺丁山》也曾在这里拍摄过镜头。老哈里的“家”原来是一个疗养院的旧址,该疗养院搬走后,他就住了进来。他白天拾荒卖废品,晚上就住在这里。可到了2005年,疗养院的地产被卖给了一个名叫乔治·维斯的富人。维斯计划投资8000万英镑,建一座全英国最豪华的公寓。他要把老哈里和他的破烂儿一起清除出去。一位照顾过哈里的医生得知此事,帮助他向社会福利处申请了一名免费律师,律师帮助老哈里战败了富商,赢得了他的房子。
  按照英国的《占住者权利法》,只要一个人在一地居住12年以上而无人提出异议,就可拥有土地所有权。2007年3月,法庭将一份由伦敦地政局颁发的编号为“NGL870156”的地契送到哈里的手中。现在老哈里的家与豪宅间只有几层树木相隔。
故事三
巨型停车场夹着个气球屋
真实度:★★★★
  在电影《飞屋环游记》中,主角卡尔和挚爱的妻子共度几十年,在妻子去世后,卡尔一直守着他们的老屋,拒绝对开发商让出房子,开发商不敢断水断电,连邮件和报纸都按时送到。如果说这是一个电影情节的话,那么在美国的西雅图,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奶奶,“顽固”地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任凭院子的外面建成了巨型多层停车场。无奈的开发商只好修改停车场的设计,硬生生地凹进去一部分,让出了老奶奶的房子。老奶奶每天照常出门买菜,直到2008年因患癌症去世。
  经过调查,这位老奶奶名叫艾迪丝·梅斯菲尔德,通晓包括德语和法语等多种语言。在“二战”期间,她曾受国家委派赴欧洲收集情报。战后,她在英国照顾战争孤儿,直到她母亲病重,才回到美国照顾母亲直到她去世。
  感人的是,虽然老人没有留下后人,可至今那个停车场的主人不仅没有打算拔掉这个“钉子”,反而像影片《飞屋环游记》那样,给老房子系上了彩色气球,老人收集的玻璃小动物也整齐地摆在窗格上。现在,艾迪丝的房子成了当地受游客欢迎的纪念地。
故事四
成田机场拆迁“钉子户”斗争了几十年
真实度:★★★★★
  日本政府上世纪60年代着手在东京近郊修建新的国际机场,候选地四成面积为国有地,其余为当地农民的耕地。“私有土地很容易买到手”——政府单方面拍板决定将三里冢的居民蒙在鼓里。虽然政府凭借《土地征用法》两次以强制手段征得土地,但1978年3月,4000余名反对者闯入成田机场,占领管制塔。事件发生后,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赳夫公开表示:“做了对不起全世界的事”。此后,政府主动向三里冢居民道歉,让农民们坐回谈判桌。去年10月,B滑行道投入使用,1974年的设计规划终于在35年后实现。而计划中的第三条C滑行道,因另几家“钉子户”的存在,至今未修完。为不影响“钉子户”的正常生活,成田机场不允许在晚11点至早晨6点间起降飞机。防噪音和电波辐射的投资超过600亿日元。
  “三里冢运动”震惊了国际,当事人和专家都出版了各类专著和回忆录。日本导演小川绅介的系列纪实片《三里冢》把“钉子户”送上了大银幕,该片还获得多项日本和国际大奖。
  (摘自《北京晚报》温玉顺 张迪/文 2010年12月2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