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稻草育菇 残渣肥田

遂昌农家变废为宝循环减排

  本报讯 (通讯员 雷蕾 潘俊)近日,笔者在遂昌县云峰镇田间地头看到,过去一把火烧掉的稻草,如今被整车整车地卖到该镇岩里村的蘑菇园,成了农家的“香饽饽”。
  稻草也吃香,源于当地新发展的蘑菇种植业。近年来,新路湾镇新路湾村、云峰镇岩里村先后建起了蘑菇生产基地。他们把发酵成熟后的稻草,放到棚内菇架上,用蒸气消毒后,播蘑菇菌种,发酵培育菌丝。这种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的新路子,使十里八乡的稻草一下成了紧俏货。岩里村村民钟关明乐呵呵地说:“没想到原本一文不值的稻草卖出了过去的毛竹价,100公斤达44元,亩增收有150多元。”
  稻草育菇好处在哪?新路湾村蘑菇基地负责人朱利荣介绍说,过去整个区域种香菇,消耗了大量木材,让不少阔叶林遭了殃。而改用稻草种蘑菇,更经济,也更生态。据遂昌县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每烧1吨稻草要产生1.5吨二氧化碳,现在每个蘑菇棚需要稻草1.25万公斤,全县蘑菇棚每年可“吃”稻草80多万公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200多吨。
  遂昌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笔者,采摘蘑菇后剩下的残渣也是农家宝贝,由于这些残渣含有大量没发挥尽的氮、钾等有机肥,正好成为水稻、花卉等的上好肥料。用这种残渣肥田,节约成本、改善土质不说,结的稻穗也特别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