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阮春生 孙志华 丁根明)见过标注道路、地形甚至资源气候的地图,但你可能没见过标注所有村民姓名、房屋结构、避灾方案以及主要产业的手绘地图。最近,全国首套乡村“民情地图”在松阳县绘制完成。这套特殊的地图共2406张,包含全县20个乡镇401个行政村内所有水库、山塘、村民房屋、农田作物等内容。
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地,如何帮助农民利用自身优势脱贫致富,以及如何帮助群众迅速顺利避险救灾是当地面临的一大难题。
今年4月,松阳县开始组织各乡镇驻村干部走村串户实地走访,让他们亲手绘制“民情地图”。地图必须包含每个村基本情况、主要产业发展、村组织体系等情况,最终形成“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防灾避险图”等6张“民情地图”。这6张地图还将统一录入松阳县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相关情况如有变化,平台将及时更新。
乡镇干部们精心绘制的“民情地图”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今年夏季,暴雨袭击了松阳县四都乡榔树村,村庄受淹严重,几幢危房摇摇欲坠。四都乡干部何开生凭借自己刚刚绘制完成的“民情地图”,迅速前往危房所在地,并根据“民情地图”中的“避灾救险图”标志,走家串户疏散群众。
“产业发展图”和“结对帮扶图”,则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蓝图。松阳县新兴乡横溪村驻村干部兰耀威在实际走访低收入农户刘跃军时发现,这户人家经济收入来源仅是2亩茶叶地,由于他种茶技术掌握不好,年收入仅五六千元。根据“结对帮扶图”资料,兰耀威联系了茶叶服务队的农技员,农技员帮刘跃军更换了名优茶叶品种,今年就增收了3000多元。
“民情地图”中的“村情民情图”还成了各乡镇和村两委推进旧村改造的图纸材料。松阳县象溪镇一村村委会主任高庆松说,全村98幢要拆除的危旧房和该保护的古建筑,都在“村情民情图”上有清晰的标注,我们如果不把古建筑群保护好,不将危旧房改造好,就对不起全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