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流转土地农民凭米票领米

这种新服务模式,有的欢迎,有的还不能完全接受

  本报讯 (通讯员 沈怡华)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米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然而,今年桐乡市龙翔街道不少农民拿到了有着不同意义的米票,它诠释了在新形势下,农民生产方式的大变化。
  随着“两分两换”活动的深入开展,龙翔街道越来越多的农民流转了土地,住进新造的别墅,但也引出了新的问题,农民晒谷、储粮不方便了。龙翔街道农经中心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给农民发米票,农民可以凭米票在指定米店领取大米。
  今年龙翔街道在翔厚、元丰、单桥三个村流转了2500亩土地种粮食,涉及到1400多户农户,这些农户原来是拿鲜谷抵租金的,现在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街道农经中心主任邵大伟告诉笔者,街道拟定了3个补偿方案,每亩流转土地可领取350公斤鲜谷,或现金646元或大米184.5公斤,农民根据自家流转土地的面积自行选择一至两种补偿模式。据调查,26.3%的农户选择领取米票。
  单桥村的姚永明就选择了拿米票和现金,姚永明今年流转了4.6亩土地,按照家里4口人计算,一年400公斤大米足够了,剩下的就换成现金。姚永明告诉笔者,去年他把收下的稻谷放在房间里,有的被老鼠吃掉,有的霉变了,足足损失了100公斤。
  同样,石门镇春丽桥村的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开始这种给农民发米票的做法。这对于村民沈方联来说,解决了他家的实际困难,因为家里就他和一个老人,平时他在厂里上班,老人身体也不好。以前拿了稻谷,要自己完成干燥、脱皮等加工程序,非常不方便,现在吃完了可以直接再去领大米。合作社社长张永兴告诉记者,用米票领取大米的农户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加工费、运输费、烘干费全由合作社承担。所有农户自由选择是否领取米票和鲜稻谷,合作社尊重农户的意愿。
  当然,也有农民对于米票还不能完全接受,担心领到的大米米质不好。像在龙翔街道,选择拿鲜谷和现金的农民仍占多数。邵大伟表示,农民的这种担心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农民领到的大米都是当地产出的优质米,由当地大型米厂生产加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