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一位贫困母亲的角膜“心愿”

  黄贵娥来自湖南邵阳。她原本拥有一个日子贫寒但不乏温情的三口之家。像所有贫二代一样,她两岁的儿子亮亮是未来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一场遽然降临的灾难改变了一切。8年前,22岁的黄贵娥被确诊为肾癌晚期。当时医生预测她的生命不会超过3个月。对于在温饱线挣扎、社保缺失的普通农民家庭来说,仅从经济负担考量,这已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有一天,黄贵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丈夫王明带着两岁的儿子亮亮离开了她。
  寻找儿子成了黄贵娥余生最大的心愿。丈夫携子人间蒸发以后,对黄贵娥的照料还有医疗费用的重担都落在了黄贵娥的母亲和姐姐身上。见到儿子的渴望不仅打破了医生的魔咒,甚至感动了上苍。在一种难以想象的人生困境中,黄贵娥竟然坚持了8年。她和家人找遍了他们能想到的任何地方,但得到的是一次次失望和伤痛。生命赐予她的时间也进入最后读秒。
  2010年7月21日,黄贵娥住进湖南省长沙市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她因腹水肚子鼓得比妊娠十个月还要大,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性。医生说:她只有不到10天的生命了。死不瞑目的黄贵娥再次出现了命运转折。媒体开始关注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寻亲传奇。记者决定帮她做最后的努力。
  在湖南邵阳,历经波折后,她丈夫王明的舅妈被打动,提供了一个远在广东韶关的电话号码。但依旧如大海捞针。当地公安局的民警们想到一个办法:在韶关只要是带着孩子的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得办暂住证。而王明带着孩子,所以只要到暂住证管理处去查一下就能知道他现在在哪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查到了,连门牌号都有!
  获悉找到了王家人的居住地址,黄贵娥特别高兴。她精心地装扮自己,希望亮亮看到的是一个精神、美丽的妈妈。
  一行人做通了丈夫父亲王代云的工作。但他提出了一个苛刻要求。说让黄贵娥见孩子一面可以,但必须要签个协议,用一次性买断的方式,适当地给黄家一些精神安慰和一些经济补偿,此后与黄家人两不相欠。见子心切的黄贵娥悉数同意。
  然而,正当记者和黄家人准备带亮亮回长沙见面时,变故发生了。王家人再次重复了8年前的举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通过门口的大洞可以看见:原本停在屋里的两辆摩托车没有了。院子里除了一堆垃圾之外,空空荡荡。整整5天的时间,从湖南到广东,所有人想帮助临终母亲实现愿望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2010年8月1日,30岁的黄贵娥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最后她将自己的眼角膜成功地捐献给了需要的人。她的遗愿是希望能将留在人间的眼角膜,帮助她完成自己的心愿——看一看儿子长大成人的那天。
  整个事件让人心悸。你可以谴责丈夫的冷漠薄情,将他推向道德法庭审判,你也可以依据有关法律对其提起公诉,将他推到刑事法庭审判,但这些都不是黄贵娥真正的心愿。她爱儿子,她希望儿子在失去母亲后,不再失去父爱。
  假如她没有身患绝症,似乎故事应该重写;假如她生在富贵豪门,似乎故事应该重写;假如她能够享受到和官员一样完善的医保,似乎故事应该重写。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假如。
  现在国家正在完成国强到民富的战略转型,而以完善农村医保为目标的新农合也在加速建设。专家预计,在中国农村,目前像黄贵娥那样有病难医、因病致贫的善良农民仍有上亿。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摘自《今日说法》 石述思/文 2010年11月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