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因为“大白菜危机”,韩国政府从中国紧急进口了数百吨大白菜救市,那些从不销售中国白菜的大型超市也破例到中国找货源。很多地方出现了中国白菜一到就抢购一空的现象。
不过,中国白菜在“天堂”里没待到两周,就被打入“地狱”。由于新一季韩国国产白菜供给增加,韩国菜农们担心中国白菜的大量涌入将使他们面临一场新的供给过剩的白菜危机。于是,中国白菜也从韩国消费者的“救世主”变成了韩国菜农们的“眼中钉”,成了韩国大白菜价格暴跌的“替罪羊”,进口商们不得不以低于进口成本的价格拍卖。
中国大白菜在短短两周内就发生了如此天壤之别的角色转变,其背后就是许多韩国人对国产农产品“身土不二”的信仰。
“身土不二”是由韩农组织提出的口号,意思是说,身体与土地不是分开的,所以只有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才最适合自己的体质。韩国人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接受购买国货的精神灌输,如今已完全接受了“身土不二”的观念,而且相信国产就是优于进口。韩国政府的质检部门也经常向媒体透露某些进口农产品中含有致癌物质、病菌、寄生虫等消息,从而进一步强化人们对进口产品的排斥和对“身土不二”的信仰。“身土不二”观念一方面保障了韩国本土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别,从而也有力地保证了市场狭小的韩国农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如今,购买国货已经成为韩国人日常生活中最自然的选择,甚至带有某种道德和民族情感的成分。
另一方面,“身土不二”观念也惯坏了韩国农民,他们对政府开放农产品市场稍有不满就动辄举行游行示威。“身土不二”从当初的健康说教发展到今天对本国农产品的迷信,自然也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构筑起一副自我至上的精神枷锁,导致排外、狭隘和极端思维的产生。
(摘自《新民周刊》 詹德斌/文 201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