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丰饶的国土上,农田占了四分之三的面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化肥和杀虫剂得到迅速普及。
上世纪70年代,人们还普遍认为只有化工厂会破坏环境,农业生产不可能毒害环境。然而,一场发生在1984年夏天的风波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政府环境监测部门发现,丹麦周边海域波罗的海和北海,以及内陆的海湾和湖泊水质大幅下降,氮、磷含量大大超标,蓝藻与红藻在多处海域爆发,频频出现鱼虾死亡事件,引起整个社会的激烈反应。
此刻,在一个靠近德国边境的乡间农场,罗汉森和他的父亲及妻子勤勤恳恳喂养着他们的奶牛和母鸡。直到有一天,罗汉森的父亲被发现患上了胃癌。1986年春天,父亲离他们而去。6个月后,灾难再次降临,他们9个月大的女儿也不幸夭折。
当时,罗汉森的农场使用农药和化肥已有10年,夫妻确信亲人的死亡与化学物的污染有关。从此,他们拒绝使用农药和化肥,开始走有机农业的路。如今,罗汉森的农场完全停止使用化肥已有20多年,他的“制胜法宝”之一是三叶草。这种草有固氮能力,这样就不需要施加氮肥了,牛吃的牧草也可以从它这里吸收氮。如果只种牧草,就必须用化肥补氮,而把它们混在一起种,就能自己解决肥料问题。
1987年,丹麦政府立法确立了有机农业的合法地位。2000年,全体农民向社会承诺,不再使用抗生素作为牲畜的防病、防疫添加剂。养殖的动物生病了怎么办呢?很简单,立即隔离,请兽医来看。如果奶牛使用抗菌素治疗,它产的奶就要停用,直到体内药物代谢完毕。
在哥本哈根农学院,前来学习的不仅有农业科研人员,也有未来的农民。丹麦的高中毕业生如果想要当农民,就要经过5年的农业高等教育。其中有两年时间是在农庄实习,熟悉各种不同的农业技能,通过严格考试之后,才能拿到经营农场的资格证书。去一家普通的养猪场看一看,你就能了解为什么当地农民需要硕士学历。
麦克·尼尔森的养猪场,共有猪舍5000平方米,看着似乎并不大,因为分成了24个房间,红色的门里是母猪的产房。“给小猪断奶的时候,饲料需要精心调配,没有良好的生物学知识是不行的。”麦克·尼尔森说,小猪离开母猪后,将学会自己进食、压开阀门喝水。
笔者看到,在猪舍里垂吊着一个小物件,上面挂着几根橡皮管,被小猪们啃来咬去。麦克说,圈养的猪都爱互相咬尾巴,以往养猪场都特意把小猪的尾巴切除,以免它们互相撕咬造成流血,引起感染。但最新实施的动物福利法禁止切除尾巴,因为那会给猪带来伤害和痛苦。这些橡皮玩具就是替代猪尾巴供小猪们玩耍的。
麦克介绍说,母猪在产前5天进入产房,生完小猪后抚育幼猪14天,再休息2周,就要继续接受人工授精。这里的每袋精液都来自专业的种猪站。丹麦猪肉能够保持世界最好的品质,拥有最优势的遗传特性,正是靠它来传递的。
电脑系统会自动识别怀孕母猪的身份,按照调配好的饲料给它送食,并记录它每餐的进食量。所有的母猪生长数据都保存在电脑里。一只母猪共生了几窝小猪、进食多少、小猪重量多少,全有记载。
在丹麦当一个农民之所以需要接受5年高等教育,是因为管理这样一个养猪场,要比管理一个工厂需要的知识更全面。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个养猪户除了要学会使用复杂的农业机械外,同时还必须是饲养员、营养师、兽医、驾驶员和机车修理工。
据统计,在丹麦牛奶市场上,有机奶已占25%-30%。在瑞典的超市,有机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很多食品包装上干脆印上了农民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生产者的照片。以最直接的方式给消费者一份承诺,不仅对质量负责,更对环境负责。
(摘自《走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