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安吉林农探索生态放养新路

  一只只酷似大狼狗的波尔山羊活跃在翠绿山林里,不仅便于管理,而且料草充足,更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下来,每只羊排泄肥料量达到160公斤,冬笋产量多出20%。如今,在安吉县杭垓镇的一些偏远山村,这种新型林间生态放养模式初具规模。
  笔者日前来到该镇的一片小山林里,只见林农胡继发一边拿着竹竿催促波尔山羊前行,一边哼着山歌小调。胡继发告诉笔者,放养的方式很简单,从中午开始,每天放养三四个小时即可,平均每只羊每天吃草5公斤左右。“临时羊舍就建在竹林边缘坐北朝南的山坡上。”老胡介绍。
  近年来,生态放养逐渐被广大林农认可,一般是在竹林里放养鸡等体型较小的禽畜,而杭垓镇林农则将波尔山羊放进林间,探索一种全新的生态放养模式。
  从一段时间的实践来看,此种生态放养模式带来了双丰收。据杭垓镇林业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杉木阔叶林相比,竹林空隙较大,易于管理。竹林中的天然植物及小灌木作为波尔山羊的天然草料,以草换肥,返还于竹林。经过放养的竹林,比一般的竹林立竹量要多10%。
  由于效益明显,林农纷纷仿效。“竹子产量提高不说,放养的波尔山羊肉质鲜嫩,客户一拨接着一拨!”林农赵晓英笑着说,现在自家放养的波尔山羊被外地客商早早预订一空了,根本不用担心销路。
  该县林业局相关专家表示,波尔山羊放养模式的成功,促进了附近山区林农养殖观念的改变,在改善民生的同时,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的经济辐射效应。
(陈玉兰 蒋卫东 孙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