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该如何保护濒危物种,保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呢?
厦门大学杨圣云教授说,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需要保护“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物种、农村生物多样性、大范围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要在土地利用与开发中,整合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增强海洋保护“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支持适应全球变化的生物多样性并强化基础知识和公众参与”。
他建议健全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与规划,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加强污染排放,严格控制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的排放、控制捕捞,严格执行禁渔区和禁渔期、控制海岸工程与设施建设、通过媒体宣传和公共教育等手段使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等。
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馆长披猜·宋成教授表示,人类可对资源的循环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掌控,以此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针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可持续性,他提出了四点建议,即注重社会效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和再生性,提供实用的、低耗能的绿色技术,始终坚持平衡的原则。他认为应对危机,人类最重要的是加强管理,要在原有的耕地面积上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新能源开发;尤其是要提升公众意识和数据网络建设,加强全球区域内海洋生态保护区网络共建,通过全球资源共享来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建设可持续的海洋生态文明。
北京大学叶文虎教授说,生态文明提倡“协同共生与循环再生”的价值观,要求人类行为遵循“三生共赢”的法则,即生态、生产、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互动共进。
中国三十年来持续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前所未有,但却付出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例如,曾经的围湖造田和围海造田,极大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了海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