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见过不少参天大树,但4米高的大桑树你不一定见过吧。浙江省农科院培育出的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会使你大开眼界,就连身高 2米26的篮球巨人姚明站在它旁边,恐怕也成了小个子了。
近日,全省各地的20多名蚕桑专家来到淳安县浪川乡观摩学习,吸引他们远道而来的是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秋风萧瑟,但一片高大茂密的桑树却是绿意正浓。据浙江省农科院蚕桑专家介绍,这种桑树树形高大,比普通桑树长得高,大约在4米左右,同时,由于它的发芽时间比农桑品种迟5—7天,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倒春寒带来的危害。
据了解,浙江省农科院在20世纪90年代选育出农桑系列桑树品种,并在全国各重点蚕区大量种植,其推广量占我国桑树新品种推广量的80%以上。但由于农桑系列品种是针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嘉湖蚕桑主产区选育的,属早生桑品种,虽然其增产显著,但要求土壤肥水充足,对环境气候要求较高,否则难以充分发挥高产性能。尤其在我省的中西部地区种植,农桑系列品种在早春容易遭受倒春寒冻害而减产;同时,因中西部地区桑园立地条件较差,少肥缺水,桑叶小而薄,丰产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如遇干旱,桑叶特别容易老化变黄,利用率低。为此,浙江省农科院的蚕桑专家开始科研攻关,着力培育一种耐瘠、抗旱、抗寒的高抗、广适性桑树新品种,以适应我省乃至全国蚕桑区域的多样性与气候的复杂性。
省农科院蚕桑学科主任吕志强告诉记者,“强桑1号”是用我省的“大种桑”作母本,“桐乡青”作父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高产优质的中熟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经多年多点鉴定结果,“强桑1号”各项成绩已超过浙江省桑树品种鉴定指标,其亩产量在2500公斤以上。除此之外,“强桑1号”还具有其特殊的优良性状,即秋叶硬化迟,桑瘿蚊、桑蓟马、红蜘蛛为害程度轻,抗寒能力亦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据吕志强介绍,选育“强桑1号”共花了20年时间。2009年12月,“强桑1号”已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我省推广“强桑1号”面积达2.1553万亩。为了加大“强桑1号”的推广力度,省农科院还将在全省建立多个繁育和推广示范基地,成为我省各蚕区主栽的桑树新品种。
“强桑1号”特征特性:叶肉厚,叶面平滑无毛,光泽强。叶形长心形、厚实,叶色深绿色叶尖尾状,叶缘乳头锯形,叶基深心形,叶片着叶稍下垂,叶炳长、粗。开雌花,椹少,紫黑色,味甜。在杭州栽培发芽期为3月20日—3月22日,开叶期3月25日—4月10日,叶片成熟期4月28日—5月2日。发芽率89.4%,生长芽率26%,每米条长产叶量春季为151克,秋季为138克,秋叶硬化迟,封顶迟,利用率高,生长势旺,桑叶产量高,比对照品种荷叶白高37.6%,属中生中熟品种。抗微型害虫和桑瘿蚊能力强,至今未见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抗桑疫病和桑蛀虫能力较弱。抗寒、耐旱、耐瘠,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