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支柱 火龙果植株生长要靠支撑物往上攀爬,到顶端后枝条自然下垂,并成为结果枝。支撑物要牢固、耐用、便宜。一般采用水泥柱支架。以2米×3米的株行距立水泥柱,每亩立110柱。水泥柱(规格8厘米×8厘米×200厘米)埋入地下50厘米,地上高150厘米。用铁丝或钢丝索固定在水泥柱之间,做成网状交叉。在水泥柱顶固定一个废旧自行车轮胎,供枝蔓攀爬。水泥柱立好后,在每柱四周种火龙果苗4株,亩种440株。
定植 以水泥柱为中心50厘米为半径作为种植畦,畦高30厘米。在畦内施些农家肥、粒状有机肥等,与泥土混匀。定植深度3—5厘米,再覆少许土,盖至不露根即可。种植后需浇一次定根水,初期每2—3天浇水一次,以后保持泥土湿润即可。也可在地表上铺些稻草、稻壳等抑制杂草生长和保湿。
肥水管理 火龙果植株开始正常生长后,可施以薄肥或有机肥,每月1—2次。以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全年均可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和其他微生物肥。
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幼苗阶段以防治蜗牛、蛞蝓、毛虫为主,可在枝条上撒石灰、草木灰或用毒饵诱杀。毛虫发生严重时可用杀虫剂。一般在新梢抽出3厘米左右开始喷药,药剂有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加50%乐果各1000倍液,20%杀灭菊酯或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50%稻丰散1000倍液等。7—10天用药1次,连喷2—3次。果实发育中期可套袋,以防止果蝇食果肉。
授粉、疏花和采收 由于红心火龙果自花亲和性较差。因此在种植时最好红肉、白肉品种混种,可增加产量。在花果盛期,同一枝条有近30个花蕾,须在见花蕾8天内疏去多余的花蕾;每枝条只留1—2个即可。花谢后第26—27天,果皮开始转红,再经7—10天,果实外观鼓胀浑圆,且有光泽出现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部分茎肉,尽量保留果梗,这样的果实比较耐贮藏。
剪枝和繁殖 采收结束后,应剪除结过果并被果实牵引与地表垂直的老枝条。进入盛产期的火龙果,可在花期将多余的营养枝剪除,减少遮阴和养分消耗。剪下的枝条可用于扦插育苗。扦插时将枝条截成30厘米左右,放在阴凉通风处待伤口干燥后沙插,或直接扦插在支撑架下和水泥柱侧边。除霜冻期以外,随时都可以进行扦插。扦插后不能浇水,土壤宜干,植后10天开始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