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美丽竹乡谱写绿色致富曲

  (上接第1版)
“开心农场”有了现实版
  在安吉县山川乡的毛竹现代科技园里,气象站、喷灌设施、摄像头等一应俱全,竹农不用上山,只需坐在电脑前轻松点击鼠标,就能随时掌握竹林的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数据,并通过自动化喷灌设施,给竹林浇水、施肥。这与网络上盛行的“开心农场”如出一辙,只不过前者是现实的,而后者却是虚拟的。
  在毛竹园区内还有个占地近40亩的试验区,被分隔成高效材用林示范区、笋材两用林示范区、冬鞭笋型笋用林培育示范区、混交竹林培育示范区等8个区块,每块竹林各具特色。
  安吉县林业局林技推广中心同志介绍,按照设施现代化、技术低碳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安吉创建了现代林业园区技术服务平台、信息管理平台,专门服务现代园区建设。该县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组建了3个专家顾问组,依托专家的技术、团队优势,开展技术、市场和生产经营等服务;建立了中国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网站,网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专业合作组织和林农介绍园区科技成果,普及林业技术;新建了园区视频管理系统,开展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竹林培育等监测工作。
  毛竹科技园区通过技术应用和开发,使得测土配方施肥、竹林水分管理、节水定量调控等竹林高效经营技术大显身手,园区内竹林效益是普通竹林的2—3倍。今年68岁的陈宝根是山川乡北弄村的种竹能手,在园区有6.5亩竹林,平均亩产值达6500多元。他每年都要在自己的林地里辟出一小块“实验田”,试验从书本中、培训班上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成功了再推广。竹林每年能给他带来2万多元纯收入,他的生活过得很滋润。和陈宝根一样,安吉的许多竹农,依靠科技种竹育竹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园区也要“接二连三”
安吉每年产生的竹节、竹屑等加工废料高达20万吨。如何变废为宝?聪明的安吉人用竹屑开发出了竹屑板和重竹地板,而竹节、竹梢煅烧成竹炭,进而加工成各种竹炭产品,实现了全竹利用。
  眼见成片的竹林美如画,陈宝根的儿子陈通明萌生了新的想法。2009年12月,陈通明在家人的支持下,在竹林边办起了一家以竹为主的农家乐,取名“竹海人家”。仅半年时间,“竹海人家”就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家里的收入比原来高出了3倍。
  从单纯的种毛竹,到发展竹加工业,再到利用天然风景搞生态旅游,安吉做足竹文章,实行竹产业的“接二连三”。“建设现代林业园区,也要把一二三产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并为休闲林业的发展打下基础。”陈林泉说。
  根据规划,安吉县将在山川乡建设一个以竹为特色的主题公园,这是该县竹科普文化展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市民提供竹林视频租赁业务,满足市民的田园梦想。目前,安吉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内已建有中国大竹海、藏龙百瀑、芙蓉谷、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天下银坑等景点,成了生态休闲观光的火热线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