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四明锁钥

  □大地风情/□崔纪大
  出宁波城往西走,过鄞江龙观,进入章水镇,抬头就能看见在陡峭的天打岩边上,有一座巨大的石牌坊屹立在青山绿水间,上书“四明锁钥”四个大字。所谓“锁钥”,就是军事要地。章水镇是鄞西平原通向四明山的咽喉要道,境内群山连绵,地势险峻,自古就有“四明锁钥”之称。
  古时候,这里是不是兵家必争之地我没考证过,但据陈列在樟村烈士纪念馆里的《四明足迹》一书介绍,1949年4月21日,鄞慈县中队曾利用天打岩有利地形,伏击国民党反动武装,打了一场有名的“天打岩伏击战”,击毙击伤多名敌人,还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四明锁钥”石牌坊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纪念这一战役。为此,它也是四明山红色之旅的一个景点。
  所谓国事连家事,我在给儿孙们讲述四明山抗战故事时,还常常结合自己家族的命运。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日本兵、国民党、土匪强盗进出四明山都要经过樟村。1942年宁波沦陷,不久,日本鬼子就进四明山扫荡,“四明锁钥”天打岩一带被封锁。
  我们樟村不产稻米,历来以养蚕种贝母为主,吃的粮食要到鄞江以外的平原地区去买。日本兵扫荡四明山期间,外面的物资运不进来,村民们只能往西走,翻山越岭到余姚的陆埠去挑粮食。有一回,我二姐走了几十里山路到达陆埠时,发现稻米已卖完了,只挑回一担玉米,全家人只好天天吃玉米糊。八岁的小姐姐不爱吃,宁愿饿着,天天眼泪汪汪地只喝咸菜汤。我母亲望着她日渐消瘦,皮包骨头不成人样,心疼不已,为了不至于眼睁睁地看着她活活饿死,百般无奈之下,忍痛将她送给一户好歹有口饭吃的人家,从此骨肉分离,音讯杳无。
  那时候,每当日本兵进村扫荡,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纷纷躲起来。青壮年男子如果被日本兵抓去“拉夫子”就惨了。所谓“拉夫子”,就是替他们挑担赶路搬运东西,不但没吃没喝,还要挨打挨骂。当年,我父亲正好生“黄胖病”,有气无力,全身浮肿,不幸也被日本兵拉去当脚夫,他挑着重担没走多少路就累倒了,日本鬼子一枪托打在他的额头上,鲜血直流……
  如今,每次回想起这些往事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6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态章水的不断建设,“四明锁钥”成了“启四明之锁迎八方来客”的一块旅游招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