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区黄土地生猪养殖场位于石门农场水库边的小山坡上,占地面积约100余亩,建有猪舍15幢,约4500平方米,年均存栏猪2000头。该猪场通过建立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一、建好治污工程,提高治污效率。
黄土地生猪养殖场建有一套完善的养殖排泄物污染治理工程。该治污工程主要由养殖污水沼气治理系统和干粪收集系统组成,具体工艺流程图如下:
养殖污染治理的难点是污水处理。黄土地生猪养殖场建设了无能耗、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污水处理效果好的沼气池厌氧发酵工艺。该工艺处理养殖污水效果主要取决于三点:(1)干湿分离;(2)雨污分离;(3)沼气工程。猪场从这三方面着手,注重细节建设,确保治污效率。
1.注重排泄物收集工程细节。缓坡、地漏和干粪槽可显著提高干湿分离效率。排泄物干湿分离工程对污水治理效果影响很大,做得不好会导致一部分干粪溶于污水中,使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增加,从而加大污水处理难度。该场将猪栏地面设计成缓坡,在猪栏最低点安装一个地漏(如下图1),污水一旦生成就立刻流走,显著提高了干湿分离效率,保证猪舍环境干净。为便于清扫、运输猪粪,猪场建设时在猪舍两侧预留了出粪口,并在墙外建造了干粪槽(如下图2),将猪栏内的干粪清扫至干粪槽,再通过手推车运至干粪棚。
这种便捷高效的养殖排泄物收集方式,在猪栏内就实现了养殖排泄物的干湿分离,同其它猪场相比,不仅显著提高了干湿分离率,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为后续的污水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确保了猪舍的干净卫生,有效减少了冲洗用水量、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清粪时间。
2.暗管收集污水,雨污完全分离。多数养殖场污水采用明沟收集,下雨时在沟上加盖盖板,这种污水收集系统不仅不能实现雨污完全分离,而且也会造成污水气体挥发,产生臭味。黄土地生猪养殖场采用暗管收集污水,从猪栏地漏收集到的污水直接流入猪舍两侧预埋的污水管网中,不仅实现了雨污完全分离,而且为猪场工作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了养殖病害的发生几率。
3.地埋式沼气池处理污水,出水COD浓度达标。地埋式沼气工程与地上式沼气工程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污水无需处理,运行不消耗能量;(2)温度受环境影响小,发酵效益好;(3)建设成本低,工程寿命长。该场通过污水管网收集的养殖污水自流至240立方米的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显著降低,出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为391毫克/升,符合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要求(标准要求COD浓度≤400毫克/升)。
二、猪粪、沼肥用于农业生产,产生良好效益。
1.猪粪用于农田施肥,服务周边种植业。养殖场收集的猪粪在干粪棚经自然堆沤后,是较好的农用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用猪粪施肥不仅肥效好,而且价格也便宜,因此猪场的猪粪成了“香饽饽”,周边农户纷纷从猪场购买猪粪用于种植苗木、茶叶、果树、花卉等。这不仅解决了猪粪的出路问题,而且使猪场和周边农户的关系更加和谐,还给猪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猪场日产鲜猪粪4吨,按每吨15元计算(农户自己装车、运输),每年可增收2万多元。
2.沼肥用于种植苗木、莲藕和养鱼,带动循环农业发展。通过沼气工程发酵后的沼液是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液体有机肥料,黄土地生猪养殖场因地制宜建立了用沼液种苗木、莲藕和养鱼的生态基地。(1)沼液种植苗木:在猪场旁边的小山坡上,猪场场主严艳青种植了10余亩桂花苗木,为了便于施肥,将部分沼液抽至山坡上一个200立方米的加盖的田间池,利用地势落差,田间池中的沼液通过管道自流用于苗木、牧草灌溉施肥。(2)沼液种藕、养鱼:严艳青还承包了猪舍旁的70亩鱼塘,建立了沼液种藕养鱼联动模式,将多余的沼液排至鱼塘种藕、养鱼,既能节省莲藕种植肥料和部分鱼饵,又能进一步净化养殖污水。经鱼塘净化后,污水中的氨氮浓度由252毫克/升降至10.4毫克/升,大大低于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80毫克/升。 (金华市农村能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