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是一个传统农业县,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生猪年饲养量达25万头,仙居鸡年饲养量达400万羽。畜禽粪便加上许多农村的露天粪坑,不仅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仙居县把发展沼气作为创建生态县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从而使不少农民过上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
一池三改:
户用沼气让农户受益多
“做饭时,没有这沼气,一年起码要烧掉柴草1000公斤,而且烟熏得难受,还费时费力。”在仙居县安岭乡金坑口村,吴姓村民说起原先做饭时的情景,感慨万千,“不仅如此,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养猪的传统,猪圈的污水往往直接排入水沟或河道,遇到下雨,整个村臭气熏天。”如今,结合改厕、改厨、改圈的沼气池项目,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吴姓村民家每年养两头猪,2008年家里建了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产生的沼气用来炒菜做饭绰绰有余,且方便卫生。
仙居县农能办算了笔账:建造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能解决农村3-5口之家的正常生活燃料,每年可节约1200元,减少约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沼渣、沼液相当于150公斤硫酸氨、120公斤过磷酸钙、85公斤氯化钠,对40多种农作物病虫害有着等同于农药的防治效果。
目前,仙居县已建成户用沼气池5000余只,涵盖全县17个乡镇(街道)。今年,全县将完成17个村660户的户用沼气池建设。“十二五”期间,仙居规划发展1.5万户户用沼气。
三位一体:
让农村更靓丽
2009年,仙居县结合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开展了“户用沼气池+猪舍+卫生间”三位一体污水处理模式的试点示范建设。这个新模式,破解了农村污水处理难、农村户用沼气建池落实用地难、老式猪舍和露天粪坑影响村容村貌等问题。
埠头镇徐庄村是去年年底完成“三位一体”污水处理的示范村。村里按统一规划、就近安排的原则,建有两层集中猪舍6处,共52户。每间猪舍地下先建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一层为猪舍、卫生间,人畜粪便污水直接进入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处理,生成沼液、沼渣和沼气,沼气用于村民生活用能,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施用;二层是生产工具和家庭杂物间。据介绍,新猪舍建成后,将统一拆除村内老式猪舍和露天粪坑,统一村内路面硬化、绿化和亮化,老猪舍拆除后改建为村民健身活动场所。
农牧结合:
“三沼”工程创出生态农业样板
湫山乡湫山村地处山岙中,屋舍整齐,环境优美,村东有一个养猪场,农业示范园区与其相邻,园区里种着油桃、提子、芦笋等。
生态养猪场修建了地下发酵工程系统,猪的排泄物经过统一收集,在发酵池集中发酵成生态肥供给园区农作物使用。沼液则经过管道输送到农业园,通过滴管控制,可随时给水果蔬菜施肥。而连接生态园区和湫山村的500米长沼气管道目前已铺设完毕,不久后,村民们就能用上清洁环保的沼气了。这种“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模式的推广,仙居县实现了“排泄物零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治理目标。
至今,全县已有“三沼”综合利用示范项目3个,畜禽养殖沼气工程15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46处。到2015年,规划建成“三沼”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0个,畜禽养殖沼气工程35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80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净化沼气工程处理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