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言论

  建低碳城市勿忘科学严谨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将首先在广东等5省和天津等8市试点建设低碳城市,此举被认为是中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的信号和标志,一场新一轮的城市革命或将掀起。
  但针对这波热潮,很多专家学者和实践城市却提出,应理性思考“低碳城市”在我国的发展路径,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各地建设模式需因地制宜,不可盲目攀比。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一直关注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建设。他认为,低碳城市应该有一套指标体系,至少包含以下四类:一是碳生产率。就是每排放一吨碳产生多少生产力。二是拥有低碳的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核能是没有碳的,天然气相对于煤炭来说是低碳的,如果一个城市在能源结构中能降低碳的含量,这也是低碳的。三是生活消费方面。大家多坐公交车,多骑自行车、步行,不开奢华的大排量汽车,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建筑物有隔热层等等,这些都可以节省能源,减少碳排放。四是低碳政策。
“镇级市”不可滥搞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城市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时代热词下,一些地方热衷于向上要权力、向下要土地,过一把城镇化的瘾。短期可能制造增长奇迹,但也可能埋下祸根:一是因加速土地征占而导致矛盾加剧,二是因地方政府圈地形成巨大的地方债务。在人口集中、增加的地区,地方债务容易化解;而在人口分散、减少的地区,政府无节制集中的土地,最后就会空置浪费,由此形成的债务,将变成呆账和死账。
  因此,强镇扩权应加倍慎重,在城市化已经完成或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已十分明朗的地区,可以谨慎推行;否则,则要加倍警惕。
发明“越年再生稻”的农民
  需要的不仅仅是掌声
  ——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忠县马灌镇大凡村村民胡代书发明的“越年再生稻”,俗称“懒人稻”,可像韭菜一样,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其亩产可达550公斤,而且因省去了耕田、播种、栽秧等环节,每亩地每年可节省成本500元左右。另经检测,这种稻的蛋白质含量为8.7%,高于普通大米的8%;出米率72%,超过普通稻谷平均67%的出米率。这种大米市场价格为每公斤5-6元,高过普通大米近三分之一,仍供不应求。胡代书的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尽管目前这种水稻新品种已在全国11个省(区、市)、100多个县试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但推广进展仍很缓慢。为推广自己发明的水稻品种,胡代书至今负债10多万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胡代书需要的不仅仅是掌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