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物写真

三十余载“茶香情”

——

  •   记
    松阳
    县农业
    局高级

    艺师卢良

      “一张叶子,带动8万茶农,惠及一方百姓”。在松阳,3个人中就有1位茶农或茶商,全县有8万农民受惠于茶产业。一年近5亿元的茶产值,使松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一跃成为举国闻名的“中国名茶之乡”。
      而松阳人不会忘记,松阳茶产业能有今日的辉煌,得益于一位老茶人30多年的辛勤“浇灌”,他就是松阳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卢良根。
      培育良种 名茶香飘万里
      1976年,卢良根从原浙江农大茶叶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松阳县农业局工作。“当时,松阳以生产大宗茶为主,多数是品质低、效益不高的普通茶园。”卢良根回忆道。80年代初,“卖茶难”席卷各茶叶产区,“那阵子,茶叶根本无人问津,茶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茶叶白白烂掉。”
      “一定要培育出松阳自己的名茶!”为此,卢良根不分昼夜地走农户、跑市场、找资料、访专家。为了选择优质茶叶的培育点,他带领技术人员跑遍了全县各产茶村;为了把好工艺的每个环节,他翻阅了无数参考资料……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以“松阳银猴”为主的名茶系列产品终于研制成功,并成为上世纪80年代出口德国的浙江名茶之一,从而彻底改变了松阳茶叶品质低下的被动局面。
      在名优茶研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卢良根立足长远,又把目光瞄准了茶树良种培育,率先建立了浙西南良种茶繁育基地。在他的推动下,松阳全面推广双条密植良种茶园,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3.6%,良种茶面积居全省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浙江良种茶之乡”。
      有名茶、有良种,更要有叫得响的品牌。为此,卢良根又牵头制定了《松阳银猴系列茶》、《松阳香茶》地方标准,从茶叶生产、加工到销售流通领域全面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2008年,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我们基地农残合格率达100%。”卢良根说。凭借色清味醇、润肺清神的上好品质,“松阳银猴”成功蝉联第一届、第二届“浙江十大名茶”称号,成为“浙江省名牌产品”。“现在,它的品牌价值达8.4亿元。”卢良根自豪地说。
    无私指导 惠及千万茶农
      想茶农所想,解茶农之急,为茶农服务,是卢良根最乐意做的事。采摘时节,他主动帮茶农采收;培训班上,他不厌其烦地讲解种茶技术;茶农家中,他手把手教茶农炒茶诀窍。“老卢家的电话就是咱们茶农的热线电话,”上安村茶农刘晓高说:“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是咨询种茶技术,他都会耐心地讲解。”刘晓高告诉笔者,过去他以种植水稻为主,效益一般,是卢良根引导他走上种茶致富之路。“为了让我掌握名优茶加工技术,老卢就站在灶台前手把手地教我,经常忙到凌晨4点多,累了就在火坑旁休息一下。”如今,刘晓高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种茶、制茶能手。
      在松阳,像刘晓高这样得到卢良根帮助的茶农还有很多。近几年,在卢良根的带领下,松阳县累计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茶农1万余人(次),让千万茶农走上了种茶致富之路。
      作为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卢良根说得最多的就是“尽自己的全力,让松阳茶产业更上一层楼!”30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右一为卢良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