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物写真

“火车头”带出典范小康村

——记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党委

  漫步在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小别墅,清澈蔚蓝的露天泳池,鲜花环绕的文化广场……移步换景的村貌仿佛令人置身大城市之中,连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来该村视察时都高兴地说:“我考察过许多农村,这里堪称全国小康社会的典范!”
  面对美好的生活,方林村的村民发自内心地说:“多亏了村党委这个‘火车头’,咱村的日子才越过越红火!”
办市场“活”经济
  2009年,方林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49亿元,村集体经济净收入17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0元。可在20年前,方林村却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那时,村民的房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道路是烂泥路。有人甚至形容说,方林的日子能好过,河里的石板也能浮起来。”村党委书记方中华说。
  把创业致富作为村党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成为了方林村党委的共同认识。1984年,国家恢复了农村集市贸易,村党委果断抓住这个机遇,利用方林村靠近104国道,海陆空齐备的交通优势和路桥“无户不商”的传统,创办了村里第一家市场——路桥旧机械设备市场。
  打破了“重农抑商”的产业禁锢后,村里的经济一下子活了起来。挖到了第一桶金的方林村加快了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村集体经济也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相聚建成了汽车、摩托车、制冷配件、花卉、房产、机电、灯具等市场。“去年,虽然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但咱村经济仍是逆势飘红。当年,我们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展,直接拉动汽车消费3.28亿元,创历届车展交易额之最。”方中华告诉笔者,“如今,方林村已创办了浙江方林汽车城、浙江方林二手车等五大市场,年成交额近76亿元。”
谋规划“美”村貌
  漫步在方林村,小桥、流水、游鱼和一幢幢崭新的村民别墅构成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如画的村貌,得益于村党委对咱村发展的科学部署。”村民们这样说。“方林,就应该四方有林”。在村党委心中,方林村不仅要富裕,更要和谐美丽。“联姻”大学,请专家规划村貌,方林村在村貌建设上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1995年,村党委就邀请同济大学专家制订了《方林村村庄发展规划》,2004年又委托华东勘测设计院为方林村“量身定制”了生态村建设规划。科学的规划迎来了丰厚的回报:2008年,方村村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村;2009年,方村村又荣获“中国绿色村庄”荣誉称号。“门前花草绿油油,垃圾集中有人收;家家户户住别墅,保护意识人人有”。这几句方林村村民新编的顺口溜,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促和谐“暖”民心
  在装潢典雅的村老年公寓里,老党员李大爷喜滋滋地说:“想不到越老越享福,在这里,锻炼、娱乐、吃饭样样方便,看病只要一拨床头电话,医生立刻就上门来。”
  李大爷住的老年公寓是方林村投资550万元建成的台州市首家村老年公寓。绿树成荫的院子中坐落着两排洋房,每套房子都配有床、柜、炉灶等家具和卫生、厨房设备,公寓内还设有医疗保健站,定期为老人体检。如今,方林村已形成了“吃粮有保证、上学有奖金、看病能报销、养老有保障”等16项社会福利和保障。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总支一盏灯。”方中华介绍道,全村现有78名党员,从1985年开始,就建立起党员联系户制度,要求每个党员每年至少走访10户家庭,了解民情所需。“我病愈出院后,村干部第一时间就登门来看望,比咱家亲戚都来得早!”村民方大伯激动地说。为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方林村党委还建立了‘三个一’和‘党员奉献簿’制度。“在方林村,每位党员每年都要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为组织添一份光彩。”方中华说,“只有让村党委成为充满活力的核心力量,才能让村民满意放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