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皮肤痒,拉肚子……遇到一些小毛小病,很多人都习惯自己去药店买一点药吃。殊不知,这会悄悄埋下“祸根”。笔者调查发现,因滥用药物造成大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
皮炎平止痒,越涂越痒
日前,石先生觉得脚上很痒,听说皮炎平止痒很快,就去药店买了点回来涂涂,没想到一周过去了,痒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到医院一检查,他才发现自己用错药了。原来石先生患的是脚癣,是真菌引起的,应用抗菌的药物,但皮炎平是激素类药物,所以会越涂越痒。
夏天很多人会得皮炎,有些是季节性的,有些是日光性的,有些是真菌感染,这些症状病人自己较难分辨,所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陶承军说,像皮炎平这类含激素的药物,一般建议使用不要超过1周,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时间可长一点,但一般也不要超过两周。另外,同样是激素类药物,分强、中、弱效,比如皮炎平属于强效,派瑞松属于中效。同时,患病皮肤厚薄程度不一样,药物的选择也不一样。脸部、小孩子皮肤比较嫩,建议用弱效的药膏,身上或者老人的皮肤厚一点的,可以用点中效、强效的药膏。
现在太阳紫外线很厉害,很多女性会去买防晒霜来涂,专家提醒,防晒指数越高的防晒霜,其实,越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爱美的女性要根据自己的皮肤条件来选择。
止痛片、感冒药,吃出肾衰竭
前阵子,杭州市中医院接收了一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因为感冒发烧,自己连续4天吃了三种感冒药,后来觉得腰有点酸痛,又吃了一些止痛片,结果患上了急性肾功能衰竭。
几种最常见的普通感冒药加上止痛药,结果吃出了急性肾衰竭,最大原因是病人超剂量随意乱服药物。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鲁盈说,是药三分毒,人吃药后,药物通过血液代谢到全身,最终要通过肾脏来排泄到体外。如果此前患有慢性病,比如糖尿病、肾炎、高血压等等,感冒后不按医嘱乱吃一通,更加容易加重肾脏负担,酿成肾衰甚至尿毒症。
此外,大部分感冒药、止痛药都是复方合剂,有些是中、西药结合在一起,都有退烧、止咳、抗过敏等功能,里面的成分往往会重复。如果两种以上具有相似成分的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专家特别强调,大家在吃药之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说明书。看用量、时间间隔、副作用、禁忌症,还有成分。
不少人感冒、腹泻后都习惯用抗生素,这是不科学的。比如,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杀的是病菌,不是病毒,所以对流感是没用的。腹泻也不是都由感染引起,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的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腹泻,这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连吃7天板蓝根,消化道出血
据报道,日前北京有位家长为防孩子感冒,连续一周让孩子每天服用板蓝根,孩子竟出现了消化道出血。
浙江省中医院西药房王玮琴主任说,板蓝根、藿香正气水等非处方药,对病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毕竟是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如板蓝根,服用时间最好别超过3天。一些体质偏虚寒以及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的人,更不宜多吃板蓝根,儿童由于脾胃功能不健全,多服板蓝根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个概念,觉得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是安全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人们看到西药上的副作用密密麻麻写得很仔细,是因为人家做了很多实验,测验了安全性,但很多中药是没有做过安全性测验的,不写不等于没有副作用。
(尤佳 雪飞 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