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科学开发 和谐发展

———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金茹通讯员谢雷宁卢艳
  浙江省委在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加强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快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不断改善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我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将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我省生态渔业建设要在低碳经济中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
  “去年以来,我们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渔业建设和推进水产品品质提升的两个‘工作意见’,启动了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目前正在组织实施渔业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听明记者的来意,赵利民坦率地表示,浙江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和劳动力成本高等特点十分突出,建设生态渔业,就迫切要求“低小散弱”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向以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三高渔业”方向转变,而加快这一转变的重点就是调整渔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据介绍,我省的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包括生态强渔富民行动、渔业洁水保水行动、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行动,渔业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则包括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养鱼稳粮增收、养鱼洁水、远洋渔业拓展、休闲观赏渔业提升、水产品市场营销。赵利民表示,在继续推进上述工作的同时,下一步我省渔业部门将按照“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态经济要求,尽快在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生态渔业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赵利民说,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能够加快产业集聚、技术转化、示范带动,我省将加快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品牌、严格执行标准化的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提高产业运营水平;现代生态渔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将以健康养殖和生态节能捕捞为重点,加快遗传育种、水质调控、绿色渔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一批生态立体养殖、渔船节能改造、渔货保鲜保活等技术和模式;充分利用水生生物在固碳固氮、净化水体方面的功能,大力发展以内陆水域滤食性鱼类增殖和浅海贝藻栽培为主的洁水渔业(碳汇渔业)。
  海洋是人类的蓝色生态屏障。“我省将继续坚持陆海统筹治理、监测监管同步、保护修复并举的原则,加大海域、海岛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赵利民告诉记者,浙江已连续3年组织实施了碧海生态行动计划。他认为,加强海洋生态建设首先要强化规划调控,优化沿海产业空间布局;其次要完善监测监管,重点监控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海洋采砂、倾废和围填海等涉海项目;三是要加大生态修复,开展人工鱼礁与海洋牧场建设、滨海湿地与海岛生态修复等试点;四是要加强防灾减灾,进一步健全海洋信息的媒体发布机制。“围绕海洋环保综合考评、生态补偿、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等重点,我省将逐步完善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赵利民介绍,我省正从建立海洋环保考核责任制、完善海洋环保协同工作机制、探索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机制、实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生态赔(补)偿等制度这四个方面积极创新海洋管理机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