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前言:
  浙江是海洋捕捞大省,至2009年底,全省已拥有海洋机动渔船3.35万艘,海洋专业捕捞渔民15万人,全年海洋捕捞水产品315万吨(其中远洋渔业产量16万吨),位列全国第一。
  海洋捕捞历来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普陀、象山、温岭、苍南等20多个沿海县、100多万渔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多年来,海洋捕捞业在丰富我省城乡市场供应、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解决渔区社会就业、致富沿海渔民群众,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我国对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省的海洋捕捞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但目前捕捞力量和强度快速增加,使捕捞业面临着渔业资源量下降、水域环境恶化、捕捞作业范围缩小、渔民增收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行业各方凝聚共识,创新探索,围绕“构建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海洋捕捞业”这一目标,加快发展理念、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转变,着力推动海洋捕捞业的优化升级。目前,各地已涌现出一些好的典型,值得借鉴。
□实习生 姚力丹
海上“流动”的加工厂
  刚从海上捕获的新鲜鱼虾,立即被运进全自动化的产品加工车间,经过清洗、冷却、干燥、包装等工序,就变成了可直接进入市场销售的水产干制品。这是笔者在瑞安“华盛渔加一号”水产干制品加工船上见到的一幕。
海上加工品质更佳
“华盛渔加一号”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海上水产品加工船,“我们引进3条日本最先进海产品生产流水线,去年产值达8000万元。”华盛水产品加工厂厂长郑志成告诉笔者。
  把新鲜黄鱼加工成鱼干,在水产品加工业中并不稀奇,可华盛加工的烘干黄鱼肉质柔软鲜嫩,与市面上同类水产品大不相同。“秘密就在我们的黄鱼干是在海上直接加工的,从捕捞、进仓,到烘干加工后出仓,全过程只用了两个小时,”郑志成说,“这种半烘干的黄鱼,能最大限度保留鱼的新鲜程度,营养价值高。”
资源利用更为有效
  把海产品加工从陆地移到捕捞第一线,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能更有效地利用一年生海洋生物资源。“我国丁香鱼、面包鱼、海银鱼这类一年生海洋生物非常丰富,如丁香鱼蕴量就达30多万吨,可是这种鱼鱼体嫩小,俗称‘离水烂’,根本没法运回岸上加工。”瑞安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介绍,“华盛渔加一号”海上加工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随洋加工,一年可生产丁香鱼、中国毛虾、银鱼等一年生海洋生物1200吨,这就相对减轻了对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强度。”
带船出航效益更高
“华盛渔加一号”建成后,每次出航都会带领47艘渔船,并与其签订合同,以保护价形式保证渔民的利益,边生产、边收购、边加工,既保持了鲜度,又延长了小渔船海上捕捞的时间。
  以前,渔民每天只能出海作业一次,跟随“华盛渔加一号”出航后,当地渔民晚上不再需要返回码头,直接就在海上进行水产品加工。渔船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燃油钱,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次数,每天可以捕捞两三趟,渔民收入也大大增加。“47艘小渔船2个月就增收节支3000多万元。”郑志成说,“现在每到渔讯旺期,外地渔民也会主动联系我们,报告渔情。2007年,就有部分舟山渔船跟随我们出海作业,仅10天时间就收入10万元,比过去一年还多。”
节能减排的刺网捕捞作业
  再过一个多月,临海的杨奕华船长就要开着他的浙临渔5329号刺网捕捞渔船下海捕蟹了。
  每年9月15日到次年的1月15日,是临海定刺网捕蟹的作业季节。“定刺网捕蟹是临海海洋捕捞中特有的作业方式。”去年已从临海市海洋与渔业局退休的周仲甫对这种作业方式十分熟悉,他告诉笔者,从2003年到2008年,临海定刺网捕蟹总产值基本都保持在2亿元以上,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总产值达到了3亿多元。“我捕获的梭子蟹大部分内销,还有少量出口。”杨奕华告诉笔者,去年立冬前后,每公斤梭子蟹价格可卖到140—160元,如果出口日韩,价格更是高达每公斤200—320元,“年产值达到了100多万元!”
渔业资源损害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拖网作业的大发展,我省近海经济鱼类资源急剧衰退。“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柴油涨价,渔民为求经济效益,不断增加拖网作业时间,造成鱼越捕越少、越捕越小。”周仲甫说,拖网俗称“扫地穷”,作业无选择性,大小鱼都‘一网打尽’,特别是对底层和近层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影响最为严重,对海洋渔业资源损害极大。“而刺网作业就不会出现这样问题,临海的梭子蟹定刺网网目比较大,有14厘米,这样就可以做到有选择性地只捕螃蟹,其他鱼类则可以安全游过去,对幼小鱼类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节省燃油排放少
  在临海,刺网捕捞作业占据了当地捕捞业的“半壁江山”。“目前,临海全市共有1000多艘捕捞渔船,其中刺网作业渔船就有487艘,每年的总产值可占全市捕捞总量的40%左右,”周仲甫介绍说,刺网作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它生产时,不像拖网作业需要在海上连续生产,而是定点布下网,7—8天后再去收网,这样在生产过程中燃油消耗量也比较少。”
  据统计,同等马力的机动渔船,刺网作业的耗油量只有拖网作业的三分之一,生产成本仅占总产值的30%左右,而拖网船燃油成本要占产值的60%—75%。“这几年,刺网作业的渔民年生产产值一般都有100多万,高的时候在160万左右,甚至还有300万元的。”周仲甫说。
接鲜船——外海捕捞的“援军”
  黄连保是浙岭渔运168号船长,这几天,他正忙着为出海做准备,远在300海里外的十几条拖虾作业渔船正等着他去接运渔货。如今,因为有了这种专门负责运输的接鲜船,如果没有遇上台风和大风暴,温岭的捕捞渔船整个渔汛都无需回港,可在海上连续生产。接鲜船会为它们送去新鲜的蔬菜、水果、猪肉、矿泉水等“补养”,同时把捕捞的渔货送回港口。
  一年省下5.48亿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近海渔业资源开始衰退,为了走出捕捞渔业的困境,温岭渔民开始将目标瞄向了资源更广阔的外海渔场,可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渔船在海上生产10—15天后必须返港补给,可外海渔场离家有200—400海里,返航一次要消耗15—30桶柴油,”郑念其是浙岭渔9512号拖虾船的船长,他告诉笔者,“如果保持一月两次的返港频率,一年大约要消耗270桶柴油,成本太大,不返航,渔货的新鲜度又大打折扣。”
  于是,聪明的温岭人想出了“渔货寄卖”的办法,亲朋间采取一船轮换进港,多船寄渔货到港。而后一部分渔船开始放弃捕捞,专业从事渔货寄卖运输服务,接鲜船队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去年,温岭全市的接鲜船已达257艘,有了这些外海捕捞的“中转站”,捕捞渔船从以前的按航次返航变为整个渔汛进一次港。据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按全市2303艘海洋捕捞渔船计算,一年可以节省柴油9万余吨,节约耗费5.48亿元。
  可延长作业100天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温岭外海捕捞迅猛发展,全市海洋捕捞产量的80%都是靠外海渔场捕获的。“过去由于船只小,我们只能在近海生产,”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如今渔船钢质化、大型化了,要想在远离港口300多海里的外海渔场生产,如果不解决渔货销售和物资补充问题,渔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
  接鲜船可跟随捕捞渔船在外海渔场及时接收新鲜渔货,同时为渔船带去生产和生活物资,很好地解决了渔民们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过去温岭捕捞船在洋生产时间每年大约为130—150天,有了接鲜船后,渔船在洋生产时间普遍可延长100天左右。“我的托拖虾作业船日产值大约为3000元,延长100天就可增加产值30万元,”郑念其高兴地说,“以前按航次进港销售渔货,存放时间较长,渔货容易变质,特别是虾类产品,夏天时更加严重,一般要损耗10—15%。有接鲜船随洋收购后,渔货新鲜度提高了,收购价格可比原来高出30—50%。”
  据悉,去年,温岭平均每艘托拖虾作业渔船产量为214吨,产值129万元,相比1991年,产量增加了6.68倍,产值增加了7倍。渔民人均收入也从1987年的1220元上升到了去年的11185元,增加了9.16倍。
打造水产精加工产业链
  近日,在瑞安市华忠水产食品公司的加工间,笔者看到一车车低值鱼类经过先进的生产线精深加工后,被速冻入库。车间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生产的鱼糜火腿肠、人造蟹肉棒等水产干制品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和欧洲等地,一年有上亿元的出口额。
  低值鱼类出口赚外汇
“在引进韩国鱼糜生产线前,丁香鱼、小黄鱼这类低值杂鱼只能用来做饵料或者废弃,现在可以生产出鱼丸、鱼糕、鱼卷、鱼香肠等休闲食品,大大提升了鱼类的附加值。”华忠水产食品公司负责人介绍。
  作为海洋与渔业大市,瑞安去年的海洋捕捞总产量达9.78万吨。“这几年,我市加快发展低值鱼类的精深加工业,以提升鱼类附加值为目标,促进渔业增值,”瑞安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郑洁向笔者介绍,“目前,全市已拥有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30多家,去年共收购各类低值鱼类超4万吨,仅这一项,就为渔民增收1600万元。”
  海产特色加工促增收
“我们企业的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去年原料采购就达4000吨,产量全国第一,订单多得都忙不过来。”温州香海公司是瑞安市四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生产休闲水产食品、干制水产品、冷冻水产品、腌制水产品四大类100多个品种。
  作为“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近几年瑞安市加快开发鱼类特色与精深加工,如今该市的省级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已颇具规模。在创新泥螺、炝蟹等传统腌渍水产品新工艺同时,该市开始向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成品化、卫生化方向发展,已先后开发丁香鱼、白鳗干、红虾片、人造蟹肉棒、鱼糜火腿肠、膨化鳗片、芙蓉虾仁、香烤小黄鱼等各种特色优质水产加工品,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瑞安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该市水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依然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11.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