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双抢”时节,种粮大户话苦乐

  见习记者 程益新
  8月11日上午10点,记者在瑞安市飞云镇西湖村见到了种粮大户陈庆福,他正狼吞虎咽地吃着饭。“没办法,为了赶上今年的晚稻生产进度,我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每天12小时连轴转了,一点都不能耽搁。”
  7月24-26日的特大暴雨给瑞安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市近10万亩早稻93%受到暴雨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发芽等情况,导致当地早稻收割进度缓慢,晚稻移栽推迟,“双抢”显得更加紧迫。
机械人工,双管齐下保稳产
  说起刚刚完工的的早稻收割,陈庆福说真是能用一波三折来形容。“7月24日那天刚想收割,没想到就下起了暴雨,”陈庆福说,收割期间最怕的就是下雨,更何况这暴雨一下就是3天,自己只能看着580亩早稻发呆。
  7月27日,天刚刚有点放晴,陈庆福就迫不及待地雇来收割机开始作业。可新的问题出现了,收割机一开到被暴雨浸透的田块就往下沉,开足马力也动不了。陈庆福说,收割机一沉下去就要用拖拉机抬到较硬的田块上去,每天反反复复5次之多。为了赶上进度,在松软的田块他又雇了很多人进行人工收割。“就这样机械、人力齐上阵,才保证了我今年的早稻亩均产量保持在450公斤左右。”这让陈庆福颇为得意。“虽说陈庆福的早稻产量没有去年高,但在受灾严重的情况下已经很不错了。”瑞安市农业局农业站站长吴树业告诉记者。
各显神通,自信晚稻得高产
  在陈庆福田里,记者疑惑地看到,农民在烈日下赶插的秧苗竟然有差不多40厘米长,已经不像是“苗”了。
  陈庆福解释道,今年他的早稻到8月5日才全部颗粒归仓,晚稻秧苗就因为迟迟不能移栽而在育秧盘里越长越高。“不过15—20天秧龄的秧苗最适合机插,所以今年还采用了机插,再加上雇工手工插秧,再过两天就能全部插完了。”陈庆福笑着说。
  比起陈庆福,塘下镇的种粮大户刘光明稍微可以松口气了,今年他种的400亩早稻,由于田间管理得当,灾年仍然取得了450公斤的好收成,目前晚稻移栽也已经全部完工了。“这主要是因为我选用了生育期长的‘天优122’和‘五优308’,这两个品种特别适合机收机插,插起来是又快又好。”刘光明说,他自己既是种粮大户,也是农机能手,别人每亩地插1.2万丛,他能插到1.6万丛,确保了一定的有效穗数,不仅能提前收,还能高产。
  吴树业说,今年晚稻移栽推迟,很多大户都抢季节、抢时间,加快了作业进度。他告诉记者,迟播迟插会给连作晚稻齐穗带来秋季低温威胁,为了不让迟栽晚稻产量受影响,当地农业部门下足了功夫,在广大农户中大力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省工节本增产技术。
  “只要气候适宜,田间管理跟得上,晚稻丰收丰产还是没问题的。”陈庆福对今年的晚稻生产十分有信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