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
林
业
厅厅长楼
国
华
谈
生
态文明建设
本
报记者
曹丽娟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林业一直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围绕《决定》,我省林业部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将采取哪些举措?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
记者:都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具体地讲,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楼国华:人类离不开森林,增加森林资源可增加碳吸收,因此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林业建设已成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固碳的重要途径。森林的生态作用可用一串数字来直观反映:1亩森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释放氧气49公斤,足够65个人呼吸;1亩森林1个月能吸收二氧化硫4公斤,1年可吸尘60吨。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以我省3000万亩重点公益林为例,它们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净化大气、减轻灾害、储存能量等方面发挥的年生态效益达816亿元。
记者:《决定》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林业而言,是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些方面,省林业厅是否制定了具体指标?
楼国华:今年,省委对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作了部署,把它作为推动创业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我省“森林浙江”建设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森林分布逐步合理,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5%以上;第二阶段从2015年起,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在全省基本建成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较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较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记者:《决定》提出要加快生态屏障建设,推进森林扩面提质,着力推进平原地区绿化建设,加快建设“森林浙江”。林业部门具体将采取哪些措施?
楼国华:我省今后将在建设森林生态家园、发展森林生态产业、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保护森林生态资源、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大功夫。
要组织实施森林扩面提质行动,以生态林、防护林、阔叶林、城镇林等为重点,立体构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大径材、珍贵用材、特色花木、工业原料林和森林生态休闲等产业为重点,多点布局,大力发展林业精深加工业,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广泛开展“关注森林”、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全力打造浙江森林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森林抚育经营,大幅提高森林质量,着力提高乔木林蓄积量。加快推进平原绿化,坚持科学规划,突出抓好森林屏障建设、森林村庄建设、森林通道建设等,力争“一年有行动,两年出实招,三年见成效”。开展林业与生态文明宣传活动,筹备成立中国绿色碳基金浙江专项,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