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已白了一半。上身着旧得发白的衬衣,脚穿一双黄军鞋,在河南洛阳瀍河区白马寺乡的十里八村,只要提起这个人,村民都称他“老亢”。
老亢家仅一张床,一个茶几和两把凳子,可他一个人发明了一辆救援车。16年里,他一个人组成了交通事故救援队,680余人的生命得到他的“救援队”的帮助。
“没啥,我的命也是别人救的”
7月20日,在一个仅10平方米,墙上挂满锦旗的小卖部内,笔者见到了老亢,55岁的亢社欣。“没啥,我的命也是别人救的。”提起自个儿坚持十多年义务救人的事,老亢这样简单回答。
1992年,亢社欣开车往重庆送货,刚过四川达州20公里就发生交通事故,亢社欣受伤,是素不相识的几个人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时,要不是人家救我,现在我也不能救别人了。”老亢说,后来,一个7岁小孩的悲剧,更让他有想要为他人做点啥的念头。
1994年12月的一天晚上6点多,亢社欣正在屋里吃饭,忽然听到“嘭”地一声,亢社欣丢下饭碗跑到路边,看到一个小女孩躺在路边,鼻子直流血,车主已逃离现场。
老亢抱起小女孩开始拦截过路车,可拦了20多分钟,也没人愿意停。后来,好不容易有辆大货车的司机愿意送小姑娘去医院。可小姑娘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如果第一辆车能停下,孩子的命或许就有救了。”时过16年,提起这件事,老亢仍很惋惜。
一个人的“交通事故救援队”
“我想救人,可没有工具不中啊。”1994年年底,亢社欣花400多元钱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但很快,老亢发现人力车很慢,1998年3月份,亢社欣花了3000多元钱买了一辆旧的双排客货车,他把它改装成了“事故快速抢救车”。
2004年8月,亢社欣又花8000多元钱,买回一辆旧车,并买来两个容量分别为2吨的水罐,购回液压管线、气泵、吊臂等,进行潜心研究和测试。不久,一辆集射水、破拆、撑顶、铲雪、发电、照明、电路切割、拖故障车于一身的多功能快速救援车问世了。
1998年,在亢社欣的建议下,洛阳市交警部门批准在亢社欣的小卖部内设立一处交通事故义务报警点。亢社欣还掏了7000元,安装了报警电话,设置了夜间报警指示灯等。
“习惯”奔波在救人路上
老亢说:“每次接到‘报警’,不管夜再深,我都会立即开上车就走。人获救了,俺回来美美睡上一觉;人不中了,俺几天都心里难受。咱不求别人报答,咱当时在达州得到当地人帮助,至今不是也没有机会去跟人家说声谢谢?”
2005年7月7日中午1时36分,在洛常路上,一辆解放牌大货车与一辆面包车猛烈相撞,一男一女当场死亡,车上的一名男孩被老亢从驾驶室救出……
今年已55岁的老亢,即使平常不干活也时常感觉到疲惫,但只要一接到救援电话,正在睡梦中的他会立即醒来,正在吃饭的他会立即撂下饭碗,他是人走到哪里车就会跟在哪里,时刻为救援准备着。
街坊邻居说,他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他自己还重要。老亢说救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他最欣慰的事就是挽救了那么多生命。在老亢的几本抢险记录簿上,笔者看到从1994年至今,16年来,老亢义务“出警”大概660次,每次至少要救出一个人。
(摘自《东方今报》李娟娟夏秀琴/文 2010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