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锋
近期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细读《决定》可以发现,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于四方面内容:一是发展生态经济,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三是建设生态文化,四是完善体制机制。避开体制机制这个制度范畴的问题不谈,从其它三方面的建设任务来看,农业无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农业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处于国民经济链条的前端,承担着保障供应、提供原料、促进就业等功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业生态经济,需要以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按照建设精品农业、精致农业的思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路径,不断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要更加注重安全。从资源安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出发,在稳定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的同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要更加注重高效。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优化生产方式和营销策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正向放大和叠加。三要更加注重协调。根据比较优势,合理安排农业各产业以及农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发挥各要素的最大价值,克服产业发展的要素制约。
农业是优化生态环境的天然载体。农业对环境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土地和植被的有效经营,起到减少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通过改变作物种植制度、合理应用肥料,达到改善土壤、提升肥力的目的。发挥农业在优化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一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二要强化农作制度创新意识。积极推行粮经结合、农牧结合、水旱轮作等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经验。三要强化节能减排意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积极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以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广泛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节能减排水平。
农业是建设生态文化的核心灵魂。农业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休闲、教育和保存文化遗产等方面。建设我省农业生态文化,一要保护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并把农业遗产系统及其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以此促进农民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益。二要培育品牌文化。大力挖掘农业特色文化,开发农业文化产品,加强产地文化、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三要加强文化传承。我省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悠久厚重的农业文化,如稻文化、茶文化和丝绸文化等。要通过办节等形式,加强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传承农业文化。 (作者单位:省农业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