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对杭州市郊、建德、嘉善等草莓产地调查,近期不少苗圃均有炭疽病发生与危害,尤其是种植过密、长势旺而嫩的草莓苗发病偏重,部分苗圃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死株现象。
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红颊等品种更易感炭疽病。7—10月份天气变化大,雷阵雨多,高温高湿频繁,是草莓炭疽病的高发期。若遇强日照和午后雷阵雨等高温高湿天气,草莓炭疽病更易出现大面积的暴发,严重影响草莓育苗生产。为此,省植保检疫局专家建议,要切实加强草莓田间病情发生动态的监测,并综合当地主栽草莓品种抗病性、发病基数与天气等因子,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指导,科学防治,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蔓延。
首先,加强苗圃管理,培育无病壮苗。莓农可在苗圃搭棚,覆盖遮阳网和农膜进行降温、避雨,以降低田间温湿度,预防发病。同时,要及时清理植株老叶、病叶和清除发病的匍匐茎和植株,将其带离苗圃后集中烧毁,并及时施药保护;当亩发子苗达到4万株左右时,拔除育苗母株。此外,若遇高温干旱,要及时进行苗地抗旱灌溉,灌水应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水灌至畦沟的三分之二即可,水不能超出苗地畦面,早晨及时排干。
其次,选用对口药剂,开展科学防治。从草莓苗匍匐茎抽生期开始预防,药剂可选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可分散性粒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施保功、施保克、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干悬浮剂600倍液等与1.8%复硝酚钠(爱多收)水剂3000倍液混用,每10天喷雾1次。若遇台风或强降雨天气,在雨过天晴后,立即选用25%吡唑醚菌酯(凯润)乳油1500—2000倍液等防治1次。施药时应在傍晚进行,兑足水量,重点喷雾短缩茎、匍匐茎等近地表部位。各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沈 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