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如何

加快

转变

  农业发展
方式,
葛慧君强调
从五个方面加以突破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鎏琰)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浙江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在29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强调,必须从理念、载体、机制、政策、服务等五个方面加以突破。
  葛慧君表示,首先要树立好的理念。理念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前提。一方面要树立农业多功能的理念,既要看到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又要看到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功能,更要看到农业的生态功能以及休闲、文化等功能;另一方面,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把规模、标准、质量、品牌等理念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到农业领域,大力推动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建立一套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
  要借助好的载体。载体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集聚要素、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要按项目管理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跟进,科研单位科技跟进,业主单位建设管理跟进,政府公共服务跟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合力。
  要建立好的机制。机制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动力。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形成集中连片种养的条件,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依托相对集中的产业,优化治理结构,发挥合作社在组织生产、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融资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深化与农户的合作,建立紧密联结机制,实现农企互动、优势互补、产销对接的机制。
  要研究好的政策。政策支持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保障。找准政策引导的重点,研究提供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公共产品,科学设计政策,把政策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针对农业特点,共同创设一些低成本、高效、便农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要提供好的服务。服务体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支撑。要着力在培育现代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当前,要加快推进“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将其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技人员利益挂起钩来,形成激励机制,使这套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