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浙北平原地区水稻—蘑菇—芦笋循环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平湖市新埭、新仓一带蘑菇生产废料等有机质资源丰富的地区。技术特点
1.利用大棚覆膜保温技术,促进芦笋鳞芽早萌发、早出笋,早上市。
2.利用蘑菇生产废料改良培肥土壤,以克服本地土壤质地偏粘、不利于芦笋生长的矛盾与不足,促进芦笋健壮生长、优质高产。
关键技术
1.品种:“格兰德”、“阿特拉斯”。
2.育苗:选用无病虫源的稻田土,每立方米拌入腐熟农家肥10—15公斤和45%三元复合肥2—2.5公斤配制营养土。适时播种,播种前进行催芽。待苗龄50—60天、幼苗高达25厘米左右、有3—4支地上茎时,选晴天定植。
3.定植密度:亩植1200—1500株丛。
4.肥水管理:定植前亩施腐熟蘑菇废料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全层基施,定植后视植株生长势适当追肥。第二年起重点施好春季采笋前的催芽肥、春母茎留养成株后的夏笋肥和秋发肥、冬腊肥四次肥料。催芽肥、夏笋肥、秋发肥以速效肥为主,亩施45%三元复合肥10—25公斤;冬腊肥亩施施经堆制腐熟的蘑菇废料1500—2000公斤、45%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并注意采笋期间的肥水补充工作,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料,每次亩米施45%三元复合肥10公斤左右。
5.大棚环境调控:冬春提早覆盖棚膜,促进春笋早出。夏秋季利用大棚设施实行避雨栽培,减轻病虫为害。
6.栽培管理:开好田内外沟渠,严防田间积水;加强中耕培土,加厚根盘土层;适时选留母茎,注意疏枝立架防倒伏。
7.病虫防治:病害重点防治茎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等,虫害重点防治蚜虫、蓟马和夜蛾类等。 (盛保龙 龚佩珍 赵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