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作

景宁蔬菜凸现“高山优势”

  本报讯 (通讯员 林敏莉 叶必成)连日来,景宁县沙湾镇叶桥等村的农民,忙着将一车车的高山蔬菜运往温州、杭州等地。“从6月份开始,我们村的四季豆、小辣椒等高山蔬菜几乎每天销往大都市。”流坑村党支部书记、蔬菜种植大户沈良奎说,村里80%的农民种植了高山蔬菜,并靠种菜富了起来。
  近年来,经历市场经济冲击的畲乡农民,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巧打“高山牌”。景宁的大际、景南、沙湾、郑坑等乡镇的一些高山村民,针对山多、海拔高,高海拔地区气温的温差大,对农作物生长期,反季节性都会有影响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种反季高山蔬菜。今年,全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000余亩。
  据该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像景宁这样偏远的山区县,受交通因素制约,种“大众菜”往往效益不高,只有种植市场稀有,耐贮耐运的蔬菜,才能赢得市场。他认为,要使高山蔬菜进入大都市,必须在品种、品牌上做足文章,通过制订地方生产标准,狠抓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等手段,确保蔬菜品质和食用的安全性。县里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级“山地蔬菜产业提升”项目,狠抓了高山蔬菜的规模发展和标准化生产,使高山蔬菜实现增效增收。大际乡去年仅高山冷水茭白就种了5000余亩,为该乡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户均达2.5万元。
  沙湾镇流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良奎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种了四季豆6.2亩,亩产是2000公斤,种植长豇豆2.2亩,亩产是1800公斤,另外还有小辣椒1.5亩。算下来,仅种植高山蔬菜一项,沈良奎的毛收入就有7万余元。据悉,去年,景宁县种植蔬菜6.5万亩,总产量超过9万吨,总产值超过1.1亿元。如今,种植高山蔬菜已成了大际、景南、沙湾等高山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高山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